
我们究竟该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要想去实现共同富裕其实有很多方法,下面我就来和大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先富带后富。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先让一部分地区快速发展,那里的经济水平迅速提升,所以总的来说这些发达的地区经济非常好,而且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来说要高很多,这里的富裕程度也更高。 但是我们并不只能顾及这些地区,同样还要去照顾那些偏远地区以及一些发展程度不好的地方,那么在这个情况之下,我们就需要东部发达地区的帮助。 所以要把一部分的资源转移,加大对偏远地区的投资以其援助,从而实现先富带后路的策略。我相信在这个条件之下我们都会去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每一个人都有生存下来的权利,同时每一个人的发展潜能也无限巨大。 二、政策。 而且对于我们这个社会来说,政策也越来越好了,对于那些偏远地区也逐渐加大了重视,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予渔,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会去给他们提供一些技术援助,同时为这个地方的发展做好宣传,引进投资。同时我们也要去鼓励那些大学生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每个人都是这社会中的一员,都有责任去为这些家乡谋取福利。 而且还要去创造出属于自己本地的特色,加大宣传力度,为自己的家乡招商引资,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家乡的建设一定会有非常大的改变。 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去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都能过上小康般的生活,只要我们有足够的信心、毅力,未来美好的生活一定在等着我们。以上就是我的观点,欢迎各位在评论区下方进行留言,指出我的不足,谢谢各位观看。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第一,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而不是少数人的富裕。
只是少数人富,而大多数人穷,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
第二,从富裕的程度看,共同富裕不是全体社会成员没有差别的同等富裕,也不是贫富两极分化。
这是因为,贫富差距过大、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同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不可能完全消灭贫富差别。
第三,从富裕的速度看,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同步富裕,也不是一部分人迅速富裕,而另一部分人停步不前甚至退步。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整体上看,全体社会成员整齐划一的同步富裕是做不到。由于各种原因,极少数人在富裕的进程上,在一段时间内停步不前甚至退步,也是难免的。但是,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只是一部分人迅速富裕,而另一部分人停步不前甚至退步,就不行了。这就象有的人跨大步,走得快一些;有的人跨小步,走得慢一些,还能算是“大家一起富裕”。但是,如果有的人跨大步,而有的人停步不前甚至退步,这就不是“大家一起富裕”了。
第四,在目前阶段,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问题和主攻方向是缩小贫富差距。
这些年,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在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特别是由于国民收入和社会财富分配上的问题,出现了明显的贫富差距过大、两极分化的现象。
实现共同富裕的五个途径
实现共同富裕的五个途径: 1、要统筹好“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这两件事 共同富裕包含了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两件事,这两件事不可偏废。一方面,做大蛋糕是分好蛋糕的物质前提。蛋糕不大,分得再好,意义也不大。当下的中国尽管已经实现了全面小康,我们也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所以,不要一说共同富裕,就整天想着分蛋糕的事,却把做蛋糕的事忘记了。另一方面,分好蛋糕也是进一步做大蛋糕的激励基础。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不会自动纠正因种种起点不平等而带来的结果不平等,贫富差距扩大和增长停滞是必然现象,这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无解的。 所以我们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兼顾分好蛋糕,通过分好蛋糕进一步做大蛋糕,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因此,二者要动态兼顾,相互兼容。 2、要循序渐进,逐步实现 共同富裕是根据每一阶段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经济的基础以及社会的条件来制定标准的。也就是说,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定量、定性的标准,整体来说是分阶段推进,逐步提高,并不是一步到位。 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实施的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共同富裕,在内涵和标准上是不同的。共同富裕的本质意图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在不同阶段,表现形式和标准层次会有不同。 所以,共同富裕不能犯急性子。我们现在刚刚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还有大量人群的相对贫困问题,而且解决相对贫困问题要比解决绝对贫困更加复杂、困难。 3、要缩小差别,但不搞平均主义 共同富裕不是指所有人都达到一样的水平,这是错误的认知,也违反了共同富裕的原则。也就是说,共同富裕的原则并不是消灭差别,变成无差别。我们反对平均主义的共同富裕,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实际上,一方面,由于自然禀赋、个人努力、外在条件等起点不平等的因素复杂作用导致的收入差别总是存在的;另一方面,由于行业改革不到位,行业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行业差别仍然存在。共同富裕不是把三大差别(区域差别、城乡差别和行业差别)归零。 4、要体现共同劳动、共同创造 共同富裕是共同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需要全体老百姓共同劳动、共同创造、共同奋斗、共享蛋糕,多劳多得,绝不是仅靠一部分人把蛋糕做出来,然后分给不劳而获的人。 比如,绝不是把东部的人劳动产生的财富简单转移支付给西部,养着西部,而是在东部的支持下靠西部人民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主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全国人民一起实现共同富裕。 同时需要强调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意味着多数人要靠劳动致富,劳动是参与分配的主要依据。 这个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包括企业家管理活动的劳动、科学家创造发明的劳动,也包括投资者或者投资经理捕捉市场机会配置资本流向的劳动。 5、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础 共同富裕应是整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结果,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共同富裕。 要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做大蛋糕,进一步夯实共同富裕的生产力基础;要把缩小区域差别、城乡差别和行业差别作为重点,着力推动协调发展;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促进绿色发展;要在与世界广泛交往中汲取文明精华、促进开放发展;要平衡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促进共享发展。 换言之,共同富裕与新发展理念是内在统一的。在操作上,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关键是要尊重经济规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们怎样实现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式: 其一,以就业为基础,在创造致富机会中推进共同富裕。 一方面,要把稳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另一方面,要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其二,以分配为抓手,在维护公平正义中推进共同富裕。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建立科学的公共政策体系,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 其三,以服务为保障,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 其四,以协同为方向,在缩小城乡区域差距中推进共同富裕。应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其五,以文化为引领,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推进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是哪一年?
2050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2035年目标和2050年目标,都鲜明地体现了改善人民生活、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比如,到2035年的目标提出,“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50年的目标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虽然实现共同富裕要有一个过程,但我们要努力去做、不断推进。 背景 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共同富裕能实现吗?
共同富裕还是可以实现的。共同富裕能不能实现,一定程度上要看你对这四个字的理解,更大程度上要看政府对共同富裕的定义和解释,共同富裕有很大的阐释空间,而阐释权不在民间。希望政府能早日有更详细的规划路线图。 “共同”是个时间概念,“富裕”是个经济概念。共同肯定不是同步,因为已经不同步了,这是客观现实。改革开放允许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后富。因此,共同就成了一个未来的时间点,共同的时间点的划定也不是由富裕人决定的,而是由最不富裕的那一批人进入富裕的时间来决定。 中国太大,面相太多,富裕地区相对应的同时有更多落后地区,富裕人群后面有更大基数的中低收入人群,城市背后有更广阔的的乡村,呈现两极化现象严重,有钱的更有钱,富裕地区更富,城市越来越繁荣,可以说实现共同富裕还是是很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