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和计算公式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 1、第一行居中位置输入现金流量表相关数据。 2、第二行输入所属年度、对应编制单位、以及金额。 3、隔一行做三列表格,分别为项目、行次、金额三个要素。 4、在每一列下面输入相对应的数据即可。 相对应的计算公式: 1、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时 利润表当中的主营业务收入×(1+17%)+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等。 2、收到税费返还的现金时 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收入增加额+其他业务收入增加额+其他应收款增加额-其他应付款增加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 现金流量表的作用和意义 作为一个分析的工具,现金流量表的主要作用是决定公司短期生存能力,特别是缴付帐单的能力。它是反映一家公司在一定时期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动态状况的报表。其组成内容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相一致。通过现金流量表, 可以概括反映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影响, 对于评价企业的实现利润、财务状况及财务管理, 要比传统的损益表提供更好的基础。
现金流量表编制公式
现金流量表编制公式如下: 1.确定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17%)+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 3.收到的税费返还。 =(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13%)+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管理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 6.支付的各项税费 =“应交税金”各明细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应交款”各明细账户借方数+“管理费用”中“税金”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业务支出”中有关税金项目 即:实际缴纳的各种税金和附加税,不包括进项税。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支出(剔除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管理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折旧、坏账准备或坏账损失、列入的各项税金等)+营业费用、成本及制造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其他应收款本期借方发生额+其他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