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操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会计实操网 > 会计问答 > 正文
中国完成工业化了吗
中国完成工业化了吗
提示:

中国完成工业化了吗

中国还没有完成工业化,我国由于特殊历史原因,计划在2020年基本完成工业化,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掀起了信息技术革命,所以不得不在没有实现工业化是发展信息化,路线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中国无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后,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建立自己的物质技术基础,使机器大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取得优势地位,使社会主义国家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过程。社会主义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工业化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后者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和雇佣劳动者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为基础,以榨取最大的利润为目的,依靠对国内外人民的残酷剥削来实现的。前者是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已成为国家主人的劳动者直接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为基础,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目的,它立足于自力更生,主要依靠社会主义的内部积累,同时也根据平等互利原则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来实现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近代以来工业化历程
提示:

中国近代以来工业化历程

1、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时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资企业的刺激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第一批由私人投资的近代工业。著名企业有: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2、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时期

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加强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

3、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时期

1912年~1922年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近代民族工业的显著发展时期

1927年~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同前期,近代民族工业又出现了一个短暂发展时期,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

5、近代民族工业陷入困境时期

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末,近代民族工业陷入困境,日益萎缩。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空前野蛮的洗劫和破坏使沦陷区民族工业受到毁灭性打击;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极大地破坏了经济发展;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的打击。



扩展资料:

清朝晚期中国民族工业步履维艰、发展缓慢的社会原因:

1、资本主义列强依仗在中国攫取的特权和利用他们的雄厚强大的资金、技术优势,压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腐败政府征收高额厘金、各级政府敲诈勒索等因素,又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使民族工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3、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和资产阶级领导的社会变革的挫折,使中国的民族工业难以获得真正的独立发展。

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多少万亿
提示:

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多少万亿

国内生产总值110万亿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达18.5%,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2012至2021年这十年间,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9月13日起,国家统计局开始发布多篇“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讲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累累硕果。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新华社资料图 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 2013至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6%的增速,也高于发展中经济体3.7%的平均增长水平。国内生产总值2021年突破110万亿元,达114.4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为2012年的1.8倍。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的同时,我国经济占全球份额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按年平均汇率折算,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比2012年提高7.2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2013至2021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居世界第一。

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多少万亿元
提示:

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多少万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110万亿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达18.5%,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2012至2021年这十年间,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9月13日起,国家统计局开始发布多篇“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讲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累累硕果。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新华社资料图 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 2013至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6%的增速,也高于发展中经济体3.7%的平均增长水平。国内生产总值2021年突破110万亿元,达114.4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为2012年的1.8倍。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的同时,我国经济占全球份额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按年平均汇率折算,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比2012年提高7.2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2013至2021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居世界第一。 人均GDP水平实现新突破。2021年,我国人均GDP达80976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12年增长69.7%,年均增长6.1%。 同时,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万亿元大关,达到20.3万亿元,按同口径计算,2013至2021年年均增长5.8%。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汇储备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2021年末达32502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 基础产业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农业、交通、信息通信、能源……十年间,一系列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不断夯实,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有利条件。 农业方面,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13657亿斤,比2012年增产11.5%,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15至2021年,谷物总产量保持在6亿吨以上,稳居世界首位;肉类、水果、花生、籽棉、茶叶等农产品产量均保持世界第一。农业科技创新和机械化步伐加快。2021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 交通领域同样成果丰硕,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2012至2021年末,铁路营业里程由9.8万公里增加至15.1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由不到1万公里增加到4万公里。公路里程由424万公里增加到52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由9.6万公里增加到16.9万公里。2021年末,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里程8736公里,拥有运营线路的城市达51个。 十年来,“宽带中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实施,2021年,我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2216亿GB,是2012年的252倍。2021年,互联网上网人数达10.32亿人,比2012年增长83%;互联网普及率升至73%,提高30.9个百分点;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142.5万个,已建成全球最大5G网,5G基站总量占全球比重达60%以上,居全球首位。 此外,能源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初步核算,2021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43.3亿吨标准煤,比2012年增长23.2%,年均增长2.3%。2021年末,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37692万千瓦,比2012年末增长1.1倍;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和核电在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非化石能源的引领者。 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首位 创新成为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关键词。2021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7956亿元,为2012年的2.7倍,年均增长11.7%;研发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44%,比2012年提高0.53个百分点,已接近OECD(经合组织)国家疫情前2.47%的平均水平。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扎实推进,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首位。2021年,按折合全时工作量计算的全国研发人员总量为562万人年,比2012年增长73.1%,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 投入增长的同时,创新产出也不断扩大。量子信息、铁基超导、干细胞、合成生物学等基础前沿领域涌现出一系列重大原创成果,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大飞机制造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2021年,国内外专利申请授权量460.1万件,比2012年增长2.7倍。 (原标题: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10万亿元 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 十年来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来源:北京日报 | 记者 赵语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