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操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会计实操网 > 会计问答 > 正文
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原则
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原则
提示:

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原则

预算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来分配企业的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以实现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企业可以通过预算来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有助于控制开支,并预测企业的现金流量与利润。正睿咨询《设计利润:年度经营计划制定与实施》一书整理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编制的原则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包括目标一致性和计划一致性。目标一致性是指预算目标必须与公司目标相一致,各级预算必须服从于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年度经营目标。年度预算是公司年度行动计划的数字化和价值化表达,部门预算是部门行动计划的数字化和价值化表达。计划一致性是指预算应与计划对应一致,有预算未发生,无预算而发生均是计划不一致的反映,在实施中应当列入预算准确性的考核。 2. 全面性原则 预算的全面性是指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员控制。公司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均应纳入预算管理,整合公司资金流、实物流、业务流、信息流、人力流,做到全面覆盖,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全程监控。全面预算范围应包括企业的所有部门和业务单元;预算编制内容应包括生产经营、资本支出、投融资运作、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预算及关键业绩指标等;预算管理应包括业务经营计划、财务预算、业绩预测、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业绩考核等各个环节;预算指标应分解到部门、最小生产单元和个人。 3. 预算刚性原则 年度预算总额具有刚性,一经批准,在内部具有很强的约束性,除非极特殊情况不得突破,月度出现差异一般不进行调整;如需调整,需编制补充预算,审批流程与编制发布相同。未纳入预算的支出,原则上不予安排,对确实需要支付的预算外支出,必须经严格补充预算审批,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审定后方可实施。 4. 适度性原则 预算的适度原则是指预算编制应当实事求是,防止低估或高估预算目标,保证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切实可行。对战略计划的分解和年度目标的确定应立足于企业经营分析,建立在对市场环境、资源盘点的基础上,预算编制的不能缺少预算平衡程序。企业预算管理可以建立适度的弹性预算机制,当预算假设和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在集团公司统一规划下,可在年中对预算进行适当的调整。 5. 权利义务对等原则 落实预算管理责任,坚持谁主事、谁预算;谁控制、谁预算;谁受益,谁承担;先计划,后预算,先预算、后做事;没预算,禁付款。预算编制和控制以各部门(各级责任中心)为基本单位,预算指标要分解落实到各级责任中心。由预算执行单位对预算的实现和实际差异负责。 6. 持续改进原则 不断提升预算准确率,强化投入产出、运作效率的意识,推进精细化预算;通过预算管理,推动各项财务指标持续改进,提升总体盈利能力。 7. 奖罚分明原则 预算管理应定期考核,奖优罚劣。预算的执行情况应列入当期绩效考核,通过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不断激励各级责任中心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以上就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编制的原则相关内容,全面预算的编制不仅要要符合法律法规和企业内控制度的要求,还应当遵循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如您对全面预算编制还存有疑问,可以上正睿咨询官网了解更多内容。

预算管理体制建立的原则
提示:

预算管理体制建立的原则

法律分析:预算管理体制建立的原则包括:第一,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的规定; 第二,政府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 第三,预算收支范围的划分;第四,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 改进政府预算编制。上级政府应当依法依规提前下达转移支付和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预计数,增强地方预算编制的完整性、主动性。下级政府应当严格按照提前下达数如实编制预算,既不得虚列收支、增加规模,也不得少列收支、脱离监督。进一步优化转移支付体系,完善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方法,健全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退出机制,提高转移支付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合理性。规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经本级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国有资本规模较小或国有企业数量较少的市县可以不编制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提示:

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预算管理体制,简称预算体制,是国家在组织预算收入和支出活动中,划分国家同企业、事业单位之间,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上级与下级政府之间,在预算管理方面的职责、权限、预算收支范围以及组织原则、管理方式和机构设置的制度。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企事业财务管理体制、预算外资金管理体制等,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仅指预算管理体制。 一、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 确定预算管理的主体和级次 一级政权构成一级预算管理主体,中国共有五级。 预算收支范围的划分 国家财力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如何分配,是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二、我国的预算管理权限划分 人大:审查批准本级草案及执行报告 人大常委会:监督执行,审查批准本级调整方案及决策 政府:编制预决算草案、向人大汇报、汇总下一级、组织执行、决定动用、编制调整方案、监督各部门及下级的执行 财政部门:具体编制草案及调整,定期汇报 三、预算调整制度和方法 由财政部门提出并编制预算调整方案,经同级人大常委审查批准后方可执行,并报上一级政府备案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