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股本溢价
资本溢价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投资人的投入资本超过其注册资本的数额。 该项差额是按投资人的出资额与其在新增注册资本中应占的份额数的差异计算的。在企业创立时,出资者认缴的出资额全部记入"实收资本"科目。 实际收到或者存入企业开户银行的金额超过其在该企业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在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遇到企业重组并有新的投资者加入时,相同数量的出资额,由于出资时间不同,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 在创立时投资,不但投资风险性很大,而且资本利润率很低,而新加入的投资者既避开了产品试生产,开辟市场的风险,又享受了企业经营过程中业已形成的留在收益。 所以,为了维护原有投资者的权益,新加入的投资者要付出大于原有投资者的出资额,才能取得与原投资者相同的投资比例。其中,按投资比例计算的出资额部分,记入"实收资本"科目,大于部分应记入"资本公积"科目。 《企业会计制度》中《第四章所有者权益》第八十二条规定: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或股本)溢价、接受捐赠资产、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等。 股本溢价 是指股份有限公司溢价发行股票时实际收到的款项超过股票面值总额的数额。 股本溢价是资本公积一种,而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投入金额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金。 资本公积包括:资本 (或股本)溢价、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股权投资准备、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关联交易差价以及其他资本公积。 股本溢价,主要指股份有限公司溢价发行股票而产生的,股票发行收入超过所发股票面值的部分扣除发行费后的余额。股份有限公司是以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本。 根据我国《公司法》第131条规定:股票发行价格可以按票面金额,也可以超过票面金额,但不得低于票面金额。也就是说发行股票只能平价或溢价发行,我国不存在股票折价发行的问题,不会出现股本折价。另外发行股票的股本(指股份有限公司实际发行的股票的面值)总额应与注册资本相等。
在股票中,溢价是什么意思?
在股票和证券交易领域,溢价是一个指代范围非常广泛的概念。一般来讲,当某个资产在市场上的成交价,超过它本身具有的合理估值或公允价值,这个标的就存在着溢价。通常,资产溢价的情况,可以出现在多个领域。 首先,股票市场中的强势龙头股存在着情绪性溢价。当某个具体的板块遇到利好因素、出现大涨时,板块中涨幅最大或最早达到涨停板的股票,就是板块中的龙头股。市场上的交易者,喜欢用溢价的方式去买入龙头股。当A股票阶段性涨幅达到15%、整个板块的平均涨幅达到8%时,两者间相差的7%幅度,就是市场给予A股票的溢价。一般情况下,龙头股的溢价还会体现在板块震荡回调的阶段中。当整个板块出现回落时,部分龙头股可能不跌反涨,这种逆势上涨的表现也是一种溢价。因此,股市中的短线投机者,往往信奉“要做就做龙头股溢价”的原则。 其次,部分股票型基金存在着阶段性溢价。当一只ETF的盘中估值为1.50、而它在交易所的成交价为1.52时,这0.02的价格差就是基金的溢价。我们在交易的过程中,偶尔会发现某只基金出现溢价。股票型基金出现溢价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归根结底是因为市场上投资者喜欢它。当市场上的投资者喜欢某只基金时,他们愿意出比它实时估值更高一些的价格,去买入这只基金。投资者这么做的原因,很可能是这只基金的成分股中,存在着某支具备连续一字涨停潜力的股票。 再次,一些和股票相关的衍生品,也会出现溢价的情况。在市场行情火热的阶段,可转债往往会出现大量溢价。这种溢价,往往和转债对应的股票价格,有着巨大程度的偏离。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一类溢价纯粹是市场情绪博弈的结果。 综上所述,股票和证券市场中的溢价现象,往往有着复杂的交易背景。我们在看到溢价现象时,需要对其背后的原因多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