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武术搏击分为哪几种?
- 2,武术搏击或者格斗
- 3,所有的丹经和无根树的解释
- 4,丹经的丹经派别
- 5,我在道家网找到了对《道德经》很好的翻译,但是再网站无法下载,请各位帮帮忙,帮我复制过来!
- 6,道家经典著作有哪些
- 7,佛教道教名录
- 8,道教协会名单
- 9,道教初学者应该看哪些类的书籍比较
- 10,丹经的解析丹经
- 11,丹道的丹经
1,武术搏击分为哪几种?

1、散打 又称散手,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并运用传统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服对方的、徒手对抗的格斗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竞赛形式。分为古传散手、现代散打。 古传散手作为散打的最早发展要能对抗单人和兵器或多人的格斗。 2、泰拳 泰拳是一门传奇的格斗技艺,是一项以力量与敏捷著称的运动。主要运用人体的双拳、双腿、双肘、双膝这四肢八体作为八种武器进行攻击,出拳发腿、使膝用肘发力流畅顺达。 3、空手道 空手道是日本传统格斗术结合琉球武术唐手而形成的,起源于日本武道和琉球的唐手。唐手是中国武术传入琉球,结合当地武术琉球手发展而成的,而日本本土人又将九州、本州的摔、投等格斗技与唐手相结合,最终形成空手道。 4、跆拳道 是现代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之一,是一种主要使用手及脚进行格斗或对抗的运动。 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早期是由朝鲜三国时代的跆跟、花郎道演化而来的,韩国民间流行的一项技击术。 5、截拳道 不拘于形式,思想上成熟的觉悟,以水为本质而攻击,反击;将一切化解于无形。是武术宗师李小龙生前创立的一类现代武术体系,由于李小龙的过早逝去,使得很多人并不了解截拳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散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泰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空手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跆拳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截拳道
2,武术搏击或者格斗
建议你去学习咏春拳,因为不论你是联系何种拳术的,咏春拳都能在短时间内提高你的功力,李小龙最早就是学咏春拳的,他的截拳道的实战基础,技术核心也是咏春拳。由于它有一套科学的理论,可让你学到很多东西,甚至能让毫无武学基础的人,在短时间内成为搏击高手。练习它占地小,方便。
再介绍一些招法吧,是我过去给别人的答复.
抱腿顶摔,敌用拳来击时,用一手格挡,另一手打他的头,然后上步抱住他的腿,利用双手后拉与肩顶的合力把他摔倒。抱臂背摔,敌用拳来袭时,用一手格挡,另一手在上步的配合下插如他来袭手的腋下,另一脚并步的同时向后转体,双手抓住他的手,弯腰,把敌从肩上背过摔倒。插裆扛摔,与上一动作基本相同,只是把另一手插入敌裆下,提起实施摔法。防拳锁肘,敌用拳来袭时,向外躲闪,同时用相对手从外侧挡抓敌手,另一手从其手上部侧击其头,而后往其大臂上从其内侧穿入,再绕到自己的另一手腕抓住,双手用力向其身后转。拉肘别臂,敌用拳来袭时,向外躲闪同时用腿踢击其膝,上步,另一手插入敌腋下,转身,再把其另一手反别其后。挡抓别肘,敌用拳来击时,用一手格挡,另一手打他的头,然后把你的打击手从起臂下抓住其肘,用此手上掰,另一手下压的合力别肘。绊腿跪裆,敌用正蹬或侧踹时,用转折步上步,避开攻击,用双手抱住其腿,再用一腿插到其支撑腿后,实施绊摔。挡抓绊摔,敌用拳来击时,用一手挡抓,另一手打他的头,然后上步插入其身后,再用打击手抓住其颈向后推,实施摔法。由于时间有限,暂时介绍这些。
首先是群架。打架这东西,跟双方是否强壮其实关系并不大,尤其是在群架的时刻,除非你有吕布之勇,否则基本上是不会有什么显山露水的机会的。打群架和单挑完全不同。打群架的最终目标是保护自己。什么时候你如果能象一条鱼一样在鏖战正酣的人群中穿来穿去而毫发无伤,什么时候就可以认为:你打群架的水准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要尽量控制自己出手的次数,否则被你打到的人都会在潜意识里认为你是最直接的敌人而紧追不舍。你所要做的事情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躲闪,二是投机。如果几个盟友追着一个敌人冲上来,你一定要大喝一声,挺身而出,把那个倒霉蛋一棍打翻,那几个冲上来的盟友必然对你敬仰有加——玩游戏的人都知道,得到经验值的总是最后把敌人消灭的那厮,不管他事先出没出力——然后你就可以大喝一声"跟我来"带领你这几个暂时的手下冲向一个瘦弱的敌人。以多取少焉有不胜的道理。但如果是几个敌人追着你的一个盟友过来,你最好还是装作往斜刺里冲杀的样子做战略性的撤退
希望你最好别打架!
从参加人数上讲,打架可以分为单挑和群殴,从双方指导思想上来讲,可以分为想把对方打趴下、想把对方打残和想把对方打死三种心理,从阶段来划分,可以分为比较漫长的前期准备、收尾善后和比较短暂的实际*作阶段。我们将就每个阶段首先研究在所有情况之中都适用的一些基本要点,然后分别讨论在大学中可能遇到的不同情况下的应对办法。
首先是打架之前的准备工作,第一个问题就是武器的选择问题。
我个人不推荐用刀,原因有三点:第一,刀算凶器,副作用比较大,其次:只有在双方距离非常接近并且使用熟练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比较大的威力,最后,实际上刀这种兵器本身在使对方失去战斗力的性能表现上就已经劣于其他武器,更何况现在伪劣产品太多,不少看起来甑明瓦亮的刀砍在人身上连个白印子都没有,刀的唯一好处是让经验较少或者胆量较小的对手产生恐惧心理而消减其战斗力。如果实在要用刀,在祖国各地都应该找得到王麻子或者张小泉刀剪批发店,选择刀身狭长、相对较厚的刀(普通菜刀、板刀、西瓜刀都可以),采取“拍”的战术而非“砍”的战术。这样即使打架失败,也可以回来切西瓜用。
绝不推荐用匕首(包括被磨尖了头的改锥、剪刀、刮刀等),除非你想要对方的命。在古往今来的打架活动中,匕首造成的死亡率远远大于其他兵器。而且,匕首对使用者的技巧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在身上带一把吓吓人是可以的,但假如真的打了起来,那末立刻扔掉匕首并拣起附近的板砖。
各种斧头、有尖头的锤子等也不推荐,虽然论综合性能它们很可能是所有应手兵器中最好的。但是一来这些家伙资源比较稀少,二来由于在迅速使对方失去抵抗能力方面拥有非常优秀的性能,所以还是慎用为好。大家萍水相逢,又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只是打个架玩玩,何必那么认真下手那么绝呢,是吧。
推荐棍棒(包括木棍、钢管等,扳手不算,扳手太重了。)。看起来棍棒似乎没有没有以上器具的威慑力,但是棍棒造成的伤害相对不大,而在使对方失去抵抗力的性能上却比较优秀,而且成规模之后声势骇人,最后,它还不算凶器,几乎可以说是十全十美,唯一的弱点就是容易断裂。在这里我要传授一点私人经验:学校里一般都有小教室,请进去,找一张课桌,低头看两条桌腿之间——不是让你看在那里学习的mm大腿——那里一般有一根用来保持课桌稳定的横撑,因为常常要用脚踩,所以都是用最结实的木料制作的,请趁人不备将之取下,然后卷在图纸里扛回来,把一头削细到可以非常方便地用双手握着,这样就可以了。顺便补充一句:绝不推荐狼牙棒!我大学同寝某曾经想在这种木棍上钉钉子,被我严词拒绝,我们都是受教育的知识份子,打个架散散心是可以的,但不能抱着下毒手的心态去打架。
不推荐板砖。因为实在没有什么杀伤力。唯一的用处也就是正式开打之前双方互相投掷,古话叫“射住阵脚”。
不推荐石灰粉、辣椒水、硫酸。这些东西都会给对方造成永久性伤害,我们要充满爱心地去打架,是人民内部矛盾,不能象对待阶级敌人那样对待对手。如果实在想干扰对方视力或者呼吸的话,用面粉或者芥末好了。
推荐链条(主要是自行车的附加品例如车锁和车链),但是熟练使用链条需要相当强的基本功。因此建议大家多加练习。要多洗衣服,用手充当甩干机。
不推荐移动电话,太昂贵了,杀伤效果也不好。
不推荐饭盆——打架的基本原则是千万别用吃饭的家伙去打架!
最后,强烈推荐毛巾。你可以没有任何兵器,但是你不能没有毛巾。用一至两条毛巾包裹左手,可以抵抗大部分敌人的打击,在受伤之后还可以及时包扎,并且可以比较容易地区分敌我(经常有在一伙的人第一次见面的)。建议在打架之前先按照每人1.5 ̄1.75条购买毛巾,毛巾的尺寸要达到标准,不大不小。
其次是药品、医疗卫生等问题。
大学中一般打架过程中可能受到的伤害有:普通外伤、软组织挫伤、骨挫伤、骨折、出血、脑震荡、关节脱臼、牙齿脱落等。所以要在打架之前就联系好附近的医院,至少也要把打架地点选择在距离医院很近或者容易叫到出租车的地方。有了伤势尽快去医院,不要自行处理,也不要告诉我你脑子冒水了要去校医院!
应该准备的一般用具如下:酒精棉球、脱脂棉、镊子、纱布,有条件的弄一些冰块,此外,找一个o型血的家伙以备不时之需。
应该准备的一般药品如下:创可帖、红药水或者紫药水、云南白药、风油精、各种消炎药、跌打膏药、镇痛片。
打架之前大家都要喝一点浓糖水(最好是白糖或者冰糖),打架之后都要喝一点果汁等饮料。
最后是组织工作准备问题。
所有参加打架行动的X致有三种,一种是发起者,一种是助拳者,还有一种是打架之后的谈判者。在漫长幸福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有大量机会成为所有这三种人,稍安勿燥。
哪些人可以选择来助拳?这个范围要搞清楚。首先,不能由于打架拖累人,如果你有一个骁勇善战的死党正背着处分或者正准备入党,那么这场架是说什么也不能让他打的。其次,不能找要钱的助拳者,打架这东西是一件高尚的事业,不能让金钱玷污它的纯洁。在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成为商业规律的填房之后保持一点原始和理想主义是应该的。一般情况下,助拳者的范围仅限于同寝和同乡中
比较茁壮的。要事先打听以对方的能量估计一下他可以搞来多少人,我方的指战员数目要大于对方的60%并取整——基本上再少就很难赢了。
比指战员更加难以挑选的是战后的谈判专家。这个人的选择应当很慎重,事实上我们知道打架非但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恰好相反,它还会带来大量乱糟糟的问题。这时双方就需要各自找个有点头脸的人说话,把事情协商解决一下。以我的经验,男性辅导员是最佳人选(绝对不能考虑保安,除非他是你的直系亲属),他是个半老师不老师的人物,而且由于上多了政治课普遍都能言善辩并且说的话都非常没有道理——大家可以想像派个唐僧去谈判是什么效果。毛####教导我们说:“谈判是战争的继续”,让谈判专家在嘴仗中气对方一个七死八活吧。
好了,要准备的就是这么多,下面的事情就是正式动手打架了。
首先是群架。打架这东西,跟双方是否强壮其实关系并不大,尤其是在群架的时刻,除非你有吕布之勇,否则基本上是不会有什么显山露水的机会的。打群架和单挑完全不同。打群架的最终目标是保护自己。什么时候你如果能象一条鱼一样在鏖战正酣的人群中穿来穿去而毫发无伤,什么时候就可以认为:你打群架的水准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要尽量控制自己出手的次数,否则被你打到的人都会在潜意识里认为你是最直接的敌人而紧追不舍。你所要做的事情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躲闪,二是投机。如果几个盟友追着一个敌人冲上来,你一定要大喝一声,挺身而出,把那个倒霉蛋一棍打翻,那几个冲上来的盟友必然对你敬仰有加——玩游戏的人都知道,得到经验值的总是最后把敌人消灭的那厮,不管他事先出没出力——然后你就可以大喝一声“跟我来”带领你这几个暂时的手下冲向一个瘦弱的敌人。以多取少焉有不胜的道理。但如果是几个敌人追着你的一个盟友过来,你最好还是装作往斜刺里冲杀的样子做战略性的撤退。
3,所有的丹经和无根树的解释
1、丹道祖经 丹道的发源,是非常早的事。《道德经》和《阴符经》可是说是所有丹经必本的祖经,后世一切丹经均从其中发挥而来。 2、早期丹经 我们可以把北宋初年之前,包括五代、唐、隋、南北朝、三国和东汉以前,这些年代产生的丹道经典称为早期丹经。同时,我们也将未受西山流派、悟真流派影响的北宋丹经,归为早期丹经。比较著名的有《周易参同契》、《吕公泌园春丹词》、《真人高象先金丹诗》以及清静、内观、心印诸经等。 3、西山流派 西山派,是上述丹派中,在产生时间上最早的派别。该派由华阳子施肩吾在宋真宗时期创立。主要经典包括《钟吕传道集》、《灵宝毕法》、《西山群仙会真集》,受西山派影响的丹经非常之多,最典型的是《大丹直指》,紫清派也颇承西山派之说。 西山派的提法,潘雨廷先生在其《道藏书目提要》中多次论及。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宋代的华阳子施肩吾,与唐代的栖真子施肩吾同名但非一人。 4、悟真流派 北宋张伯端于1077年最后完成《悟真篇》,这是内丹史上的重大事件,丹法因《悟真篇》而大畅其风。悟真派的经典自然是《悟真篇》,受其影响的丹经比比皆是,难以枚举,其注疏更是续出不绝。如《悟真篇注释》、《金丹四百字》、《金液还丹印证图》、《悟真篇三注》、《仙佛同源》、《金丹大要》、《大道论》及《道书十二种》等等,皆重要丹经。 5、紫清流派 所谓金丹南宗,实即紫清派。该派系由南宋白玉蟾及其主要弟子所创,白玉蟾与朱熹同时人。白玉蟾有取于西山、悟真二派,而有别之,独标玄关一窍之说及凝神气穴之法,最为丹家所重。紫清派主要经典较多,有《紫清指玄集》、《上清集》、《玉隆集》、《武夷集》、《还源篇》、《丹髓歌》、《金丹四百字》和《翠虚篇》等,本派丹经和受其影响的丹经也很多,如《金丹大成集》、《中和集》和《周易参同契发挥》等,而后期丹经则大部分宗承其玄关一窍之说。 6、后期丹经 陈致虚是丹道集大成者,他完成了丹经创造期的最大综合,也是宋元丹经创造期结束的标志。其后所产生的丹经,特别是明以后产生的丹经,我们统归于后期丹经。这一时期的丹经,大都承前人之说而扩充,基本不出上述三派的范围。全真心性修炼的工夫,自陈致虚大倡其说之后,逐渐在后期丹经中占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后期丹经较重要的经典有《方壶外史》、《金丹正理大全》、《金丹真传》、《性命圭旨》、《张三丰先生全集》、《周易参同契阐幽》、《悟真篇阐幽》、《道书十二种》、《古书隐楼藏书》、《园峤内篇》、《证道秘书》和《乐育堂语录》等。
4,丹经的丹经派别
从大的方面看,北宋,特别是宋真宗崇道之后,是内丹经典暴发的时期,也是内丹道的成熟期。北宋以来,产生的丹派非常之多,但我们只要关注那些理法比较系统、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派别,进行分类,则丹经大致可分为丹道祖经、早期丹经、西山流派、悟真流派、紫清流派和后期丹经。1、丹道祖经丹道的发源,是非常早的事。《道德经》和《庄子》可是说是所有丹经必本的祖经,后世一切丹经均从其中发挥而来。2、早期丹经我们可以把北宋初年之前,包括五代、唐、隋、南北朝、三国和东汉以前,这些年代产生的丹道经典称为早期丹经。同时,我们也将未受西山流派、悟真流派影响的北宋丹经,归为早期丹经。比较著名的有《周易参同契》、《吕公泌园春丹词》、《真人高象先金丹诗》以及清静、内观、心印诸经等。3、西山流派西山派,是上述丹派中,在产生时间上最早的派别。该派由华阳子施肩吾在宋真宗时期创立。主要经典包括《钟吕传道集》、《灵宝毕法》、《西山群仙会真集》,受西山派影响的丹经非常之多,最典型的是《大丹直指》,紫清派也颇承西山派之说。西山派的提法,潘雨廷先生在其《道藏书目提要》中多次论及。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宋代的华阳子施肩吾,与唐代的栖真子施肩吾同名但非一人。4、悟真流派北宋张伯端于1077年最后完成《悟真篇》,这是内丹史上的重大事件,丹法因《悟真篇》而大畅其风。悟真派的经典自然是《悟真篇》,受其影响的丹经比比皆是,难以枚举,其注疏更是续出不绝。如《悟真篇注释》、《金丹四百字》、《金液还丹印证图》、《悟真篇三注》、《仙佛同源》、《金丹大要》、《大道论》及《道书十二种》等等,皆重要丹经。5、紫清流派所谓金丹南宗,实即紫清派。该派系由南宋白玉蟾及其主要弟子所创,白玉蟾与朱熹同时人。白玉蟾有取于西山、悟真二派,而有别之,独标玄关一窍之说及凝神气穴之法,最为丹家所重。紫清派主要经典较多,有《紫清指玄集》、《上清集》、《玉隆集》、《武夷集》、《还源篇》、《丹髓歌》、《金丹四百字》和《翠虚篇》等,本派丹经和受其影响的丹经也很多,如《金丹大成集》、《中和集》和《周易参同契发挥》等,而后期丹经则大部分宗承其玄关一窍之说。6、后期丹经陈致虚是丹道集大成者,他完成了丹经创造期的最大综合,也是宋元丹经创造期结束的标志。其后所产生的丹经,特别是明以后产生的丹经,我们统归于后期丹经。这一时期的丹经,大都承前人之说而扩充,基本不出上述三派的范围。全真心性修炼的工夫,自陈致虚大倡其说之后,逐渐在后期丹经中占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后期丹经较重要的经典有《方壶外史》、《金丹正理大全》、《金丹真传》、《性命圭旨》、《张三丰先生全集》、《周易参同契阐幽》、《悟真篇阐幽》、《道书十二种》、《古书隐楼藏书》、《园峤内篇》、《证道秘书》和《乐育堂语录》等。以上挂一漏,简略勾述了丹经流派的大致情况。最后要强调的是,丹经的分派,实际并不是很重要的问题。在之后的文章里,我们将更关注于从丹经本身的特质,包括鼎炉、药物、火候、关窍和理法特点等方面,进行分类研习。《悟真篇》最后完成的时间应是107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悟真篇》后序写成),文中笔误,特此更正。
5,我在道家网找到了对《道德经》很好的翻译,但是再网站无法下载,请各位帮帮忙,帮我复制过来!
好的;我已经整理成为文字了。现在发给你。《您提交的答案超过10000字,请删减》
【你加我为好友吧,这里有限制太多了传不上来;另外以我之见这个翻译注解并不是很好】
先秦 老子
《道德经》又名《老子》,道德经分为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名道德经。道德经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宝典,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注释]
①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第二个“道”是动词。指解说、表述的意思,犹言“说得出”。
②恒:一般的,普通的。
③第一个“名”是名词,指“道”的形态。第二个“名”是动词,说明的意思。
④无名:指无形。
⑤有名:指有形。
⑥母:母体,根源。
⑦恒:经常。
⑧眇(miao):通妙,微妙的意思。
⑨徼(jiao):边际、边界。引申端倪的意思。
⑩谓:称谓。此为“指称”。
⑾玄:深黑色,玄妙深远的含义。
⑿门:之门,一切奥妙变化的总门径,此用来比喻宇宙万物的唯一原“道”的门径。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为而弗志也⑨,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注释]
①恶已:恶、丑。已,通“矣”。
②斯:这。
③相:互相。
④刑:通“形”,此指比较、对照中显现出来的意思。
⑤盈:充实、补充、依存。
⑥音声:汉代郑玄为《礼记•乐记》作注时说,合奏出的乐音叫做“音”,单一发出的音响叫做“声”。
⑦圣人居无为之事:圣人,古时人所推崇的最高层次的典范人物。居,担当、担任。无为,顺应自然,不加干涉、不必管束,任凭人们去干事。
⑧作:兴起、发生、创造。
⑨弗志:弗,不。志,指个人的志向、意志、倾向。
第三章
[原文] 不上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②,使民不为盗③;不见可欲④,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⑤,实其腹,弱其志⑥,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⑦、弗为而已⑧,则无不治矣⑨。
[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才就不会不太平了。
[注释]
①上贤:上,同“尚”,即崇尚,尊崇。贤: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②贵:重视,珍贵。货:财物。
③盗:窃取财物。
④见(xian):通“现”,出现,显露。此是显示,炫耀的意思。
⑤虚其心:虚,空虚。心:古人以为心主思维,此指思想,头脑。虚其心,使他们心里空虚,无思无欲。
⑥弱其志:使他们减弱志气。削弱他们竞争的意图。
⑦敢:进取。
⑧弗为:同“无为”。
⑨治:治理,此意是治理得天下太平。
第四章
[原文] 道冲①,而用之有弗盈也②。渊呵③!似万物之宗④。锉其兑⑤,解其纷⑥,和其光⑦,同其尘⑧。湛呵⑨!似或存⑩。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⑾。
[译文] 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注释]
①冲:通盅(chong),器物虚空,比喻空虚。
②有弗盈:有,通又。盈:满,引申为尽。
③渊:深远。呵(a):语助词,表示停顿。
④宗:祖宗,祖先。
⑤锉其兑:锉(cuo):消磨,折去。兑(rui):通锐,锐利、锋利。锉其锐:消磨掉它的锐气。
⑥解其纷:消解掉它的纠纷。
⑦和其光:调和隐蔽它的光芒。
⑧同其尘:把自己混同于尘俗。以上四个“其”字,都是说的道本身的属性。
⑨湛(zhan):沉没,引申为隐约的意思。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古书中“浮沉”的“沉”多写作“湛”。“湛”、“沉”古代读音相同。这里用来形容“道”隐没于冥暗之中,不见形迹。
⑩似或存:似乎存在。连同上文“湛呵”,形容“道”若无若存。参见第十四章“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等句,理解其意。
⑾象:似。
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②?虚而不屈③,动而俞出④。多闻数穷⑤,不若守于中⑥。
[译文]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受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注释]
①刍(chu)狗:用草扎成的狗。古代专用于祭祀之中,祭祀完毕,就把它扔掉或烧掉。比喻轻贱无用的东西。在本文中比喻:天地对万物,圣人对百姓都因不经意、不留心而任其自长自消,自生自灭。正如元代吴澄据说 :“刍狗,缚草为狗之形,祷雨所用也。既祷则弃之,无复有顾惜之意。天地无心于爱物,而任其自生自成;圣人无心于爱民,而任其自作自息,故以刍狗为喻。”
②犹橐龠(tuoyue):犹,比喻词,“如同”、“好象”的意思。橐龠:古代冶炼时为炉火鼓风用的助燃器具——袋囊和送风管,是古代的风箱。
③屈(gu):竭尽,穷尽。
④俞:通愈,更加的意思。
⑤多闻数穷:闻,见闻,知识。老子认为,见多识广,有了智慧,反而政令烦苛,破坏了天道。数:通“速”,是加快的意思。穷:困穷,穷尽到头,无路可行。
⑥守中:中,通冲,指内心的虚静。守中:守住虚静。
第六章
[原文] 谷神不死①,是谓玄牝②。玄牝之门③,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④!其若存⑤!用之不堇⑥。
[译文] 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注释]
①谷神:过去据高亨说:谷神者,道之别名也。谷读为毂,《尔雅•释言》:“毂,生也。”《广雅•释诂》:“毂,养也。”谷神者,生养之神。
另据严复在《老子道德经评点》中的说法,“谷神”不是偏正结构,是联合结构。谷,形容“道”虚空博大,象山谷;神,形容“道”变化无穷,很神奇。
②玄牝(pin):玄,原义是深黑色,在《老子》书中是经常出现的重要概念。有深远、神秘、微妙难测的意思。牝:本义是是雌性的兽类动物,这里借喻具有无限造物能力的“道”。玄牝指玄妙的母性。这里指孕育和生养出天地万物的母体。
③门:指产门。这里用雌性生殖器的产门的具体义来比喻造化天地生育万物的根源。
④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
⑤若存:若,如此,这样。若存:据宋代苏辙解释,是实际存在却无法看到的意思。
⑥堇(jin):通勤。作“尽”讲。
第七章
[原文] 天长,地久①。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②,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③,外其身而身存④,非以其无私邪⑤?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注释]
①天长地久;长、久:均指时间长久。
②以其不自生也:因为它不为自己生存。以,因为。
③身:自身,自己。以下三个“身”字同。先:居先,占据了前位。此是高居人上的意思。
④外其身:外,是方位名词作动词用,使动用法,这里是置之度外的意思。
⑤邪(ye):同“耶”,助词,表示疑问的语气。
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居,善地;心,善渊④;与,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⑥;事,善能;动,善时⑦。夫唯不争,故无尤⑧。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注释]
①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
②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
③几于道:几,接近。即接近于道。
④渊:沉静、深沉。
⑤与,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善仁,指有修养之人。
⑥政,善治:为政善于治理国家,从而取得治绩。
⑦动,善时: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
⑧尤:怨咎、过失、罪过。
第九章
[原文] 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②;揣而锐之③,不可长保④。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⑤。功成身退⑥,天之道也⑦。
[译文]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注释]
①持而盈之:持,手执、手棒。此句意为持执盈满,自满自骄。
②不如其已:已,止。不如适可而止。
③揣而锐之:把铁器磨得又尖又利。揣,捶击的意思。
④长保:不能长久保存。
⑤咎:过失、灾祸。
⑥功成身退:功成名就之后,不再身居其位,而应适时退下。"身退"并不是退隐山林,而是不居功贪位。
⑦天之道:指自然规律。
6,道家经典著作有哪些
1、《庄子》 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2、《道德经》 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3、《周易》 即《易经》,《三易》之一,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4、《太上感应篇》 为道教经典,内容主要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本书特别强调承负法则,道经中系统的提出承负论的观点,是在东汉的《太平经》中。行善积德福庇子孙,作恶受罚殃及子孙。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这里“太上”是指太上老君,道门至尊之称也,“太上”是无上之上的意思,是华夏最尊贵的词语。 5、《玉皇经》 道教经典,全称《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有3卷。道士斋醮祈禳及道门功课的必诵经文。经文由《清微天宫神通品》《太上大光明圆满大神咒品》《诵持功德品》《天真护持品》及《报应神验品》组成。 主要叙述元始天尊在清微天中宣讲玉帝来历的神话。有多种注本,收入《正统道藏》和《道藏辑要》。 6、《西升经》 是道教经典书籍,全称《老子西升经》为老子五部著作之一。《道教义枢》曰:“尹生所受者,唯《道德》、《妙真》、《西升》等五卷。”据南宋赵希弁《昭德先生读书后志》记述,该经系函谷关令尹喜据老子所述而成。 此经最早称记,后纪而成书。是早期道教的一部重要经典,与《老子》的关系非常密切。该书在道教思想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相当大的影响。
7,佛教道教名录
读诵名句 开启智慧
觉悟无常 生厌离心
了知无我 洞达人生
万缘放下 死尽偷心
老实念佛 求生净土
佛经经典名句300句
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知幻即离,不假方便(不需要借用其他工具或手段);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4.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5.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6.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7.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8.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9.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10.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11.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12.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 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一句弥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总持总念诸佛、诸菩萨、诸经咒、诸行门。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亦谓「赅罗八教,圆摄五宗。」既得临终往生净土,亦获现世身心安乐。
。。。。。。
8,道教协会名单
中国道教协会理事会设会长一人,副会长若干人,秘书长一人,由理事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
中国道教协会至今已召开过八次全国代表会议。
历届会长依次为:岳崇岱(第一届)、陈撄宁(第二届)、黎遇航(第三、四届)、傅圆天(第五届)、闵智亭(第六届)、任法融(第七届、第八届)、李光富(第九届)。
中国道教协会会址设在北京。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link?url=CMjwJl4qPAfCD-Vgis7kq2l6uMeCEsLPEwEqd7WJ_I3btSpQpPGLiX4MhByW-bpMBfVG28wrOuESdUtdRAAFvq#7
9,道教初学者应该看哪些类的书籍比较
一、语录类
1.《栖云真人盘山语录》
栖云真人的语录以修心炼性为宗要,修行中常见的各种问题也谈到了很多。初学者如果能好好读这册语录,并能够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和修行中,百分之九十的道教经书都不用看了。
2.《修道真言》
白玉蟾祖师的心法直言。简明扼要,都在一个心字。
3.《丹阳真人直言》
4.《丹阳真人语录》
丹阳宗师的语录,关键在“清静”两个字,直言关键在“精进”二字。
5.《邱祖寄西州道友书》
或于教门用力,大起尘劳;或于心地下功,全抛世事。
此乃全真家风。
6.《邱祖垂训文》
各秉丹诚。
7.《长生真人语录》
8.《长真真人语录》
9.《广宁真人语录》
以上几部语录都很简短,重在劝勉。长生真人还有一部《至真语录》,看不看都可以。
10.《真仙直指语录》
收录了丹阳、长春、长生、长真、清和等几位祖师的语录,可以和各位祖师的语录相参照。
11.《清和真人北游语录》
清和宗师语录,重在劝人积行累功。
12.《晋真人语录》
13.《玄教大公案》
一言半句便通玄。谁可在苗太素祖师言下顿悟一心?
14.《随机应化录》 无垢子
以上语录,以前六部最为重要。
二、经教类
1.《道德真经》
万经之王。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强调一下,大家不要把《道德经》神秘化,先了解字面的意思,看看这部经能给予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迪,不要一开始就去追寻那些玄妙的东西。
历代祖师对《道德经》的注解很多,但暂时可以不读。奥修的《道德经心释》倒可以翻翻。
2.《南华真经》
就是《庄子》。和《道德经》一样,先看字面的意思了。至于玄虚的东西,以后再说。
陈鼓应先生的《庄子今注今译》很好。
3.《太上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
里面的几部经书,是修行的指南。这个大家都知道。
强调下《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这部经将道教的教义教理、修行全部包含在内了。……一字千金!不要等闲看过了。可以翻下清庵滢蟾子李道纯祖师的注解。
4.《元始洞真决疑经》
十二法印印我道教一切法门。
经中说的十事法,是学道之人的必由之路。
5.《洞玄灵宝定观经》
唯灭妄心,不灭照心。
学道要时时刻刻提起照心,灭除妄心。
6.《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
修行之要,尽在其中。
7.《太上老君说百病崇百药经》
自己校勘自己的对错了。
其他经书,先不提了。
三、著述类
1.《坐忘论》
道门修炼之纲要。
2.《重阳全真立教十五论》
教之所以为教。
3.《碧苑坛经》
龙门家风,持戒修身为第一要。
4.《七破论》
破邪存正。
5.《修道五十关》
去伪存真,破邪存正,为修道之指南。
四、戒律类
1.《老君戒经》
道门根本五戒: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酗酒
最简单的戒律,最难守住。
2.《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3.《太上老君说一百八十戒经》
4.《初真十戒》
5.《中极三百大戒》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而戒律告诉我们何者为非,何者为是。
戒条虽多,归根到底只是为了一颗心。
没有必要发愿持多少戒,但戒律经书多翻翻,能常提醒自己如何修行。
五、传记类
1.《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
2.《甘水仙源录》
看一下过去的祖师大德如何修行。能给我们很多启发。《祖庭内传》简短一些,《甘水仙源录》翻翻就可以了。
3.《中国历代名道》 吉林教育出版社
写得很好的道教传记。
六、常识类
1.《道教三百题》
2.《道教图文百科》
前者好一点吧,后者内容丰富一点。都是常识介绍,而且有一些不准确的,当参考书翻翻咯。
3.《中国道教史》
有两种,一是任继愈编的,一是卿希泰编的。都还可以,当参考书翻,了解下道教历史。
七、学术类
1.《金元全真道内丹心性学》
张广保先生的著作,对全真教心性学分析得很通透。
2.《道家文化研究》丛书
陈鼓应先生主编,已出版二十多辑。
以上常识类和学术类的著作有些网站有下载,经书在道藏里面。
道门内练、丹道、法术之类,需要师传亲授。有缘拜师者请珍惜师徒缘分,尽心侍师,以求真传。尚未拜师者,请积行累功,为上良因。
各秉丹诚。福生无量天尊!
10,丹经的解析丹经
丹经隐语众好,大都比喻,要想入室窥奥,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比喻也好,隐语也好,基本还是有一定规则的,并非杂乱无章。而这些规则,为我们理解丹经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一些丹经,如《规中指南》,也对丹道理法作了准确的提炼,使我们在寻找解析丹经的方法时,少走了不少弯路。我们的解析方法,有两个特点,一是采用框架的模式,一是趋向于以最小单位丹经而非以作者或流派为解析对象。先说第一点。我们解析丹经的框架,由五部分组成,它们是:鼎炉、药物、火候、关窍和理法特点。《规中指南》在其内丹三要篇中,脂出了玄牝、药物、火候为丹道修炼的三个关键,可谓得法。我们的框架,就是在《规中指南》的基础上,扩充而成。其中,内丹三要中的玄牝,我们改称为关窍。三要之外,另增鼎炉作为丹法要素之一。理法特点,则是一个辅助性的内容,用以揭示某部丹经较为独特的地方。下面对框架的五部分简要的作一个介绍:鼎炉:或泛称鼎器,是炼丹的器具。丹经中有以鼎炉为不同的两样东西,比如以乾坤为鼎器。也有鼎炉混一的,比如以太虚为鼎炉。安炉立鼎是丹道工程的第一步,大家应有充分的认识。药物:金丹和产生金丹的物质,都可称为药物,二者有区别,但同等重要。丹经中更多的是讨论产生金丹的两种物质,称呼很多,有真阴与真阳、真铅与真汞、离与坎、龙与虎、乌与兔、金公与木母、夫与妻、水与火、日与月等等,还有以戊己真土为药物的,不管怎样称呼,药物都可归于“阴、阳”两个字。但有的丹经特重阳的一面,其所说药物,仅指称属阳的那个物质,比如以先天一气(真铅)为药物。另外,阴阳、龙虎、铅汞之间的搭配,丹经也有许多差别。火候:火候有两种。一是采取火候,是指使产生金丹的阴阳物质发生和合作用的手段。一是温养火候,是指金丹产生后直到脱胎神化的过程的消息控制。火候的具体内容为丹道隐秘,颇难发掘。而就仅就火候过程长短,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丹经也可谓众说芬芸,有说百日的,有说三百日(十月)的有说九十日的,有说三十日的,有说千日(三年)的,从中我们也可看出丹法的千差万别。关窍:关窍的定义很难下,因为丹经中提到关窍,所指非一,而是各有其性质。这一点与药物之各异名不同。丹经中提到的各类关窍也很多,较重要的有:玄牝之门、戊己之门、玄关一窍(玄牝窍、玄窍、玄关窍、气穴、神气穴等均为其异名)、肾间一点等等。其中,玄牝之门和玄关一窍,当是丹道最重要的关窍,但二者是一还是异,丹经各有其说。理法特点:一部丹经或某些丹经,有其区别于另一些丹经的地方,我们称之为理法特点。比如,气液相生是一些丹经的特点,先天一气又是另一些丹经的特色。这些,都是我们可以留心的地方。有了上面所说的框架,我们就可以像填表格一样,对众多的丹经进行解析。当然,丹经千差万别,有的过于简略,可能无法填满五项。而有的又篇幅较大,析看不易,需要努力做功课。甚至有的丹经内容前后矛盾,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处理了。再说我们解析方法的第二个特点。解析丹经而不考虑其流派,有两原因。一是通常所说的派别,大多不是以丹经的理法内容为基础划分的,无法真实反映丹经的特点,反而可能产生错误的先入之见。二是前面我们提到的丹经框架表一旦出来,作一个索引,流派自然可以一目而见,你可以看到,可能有玄关一窍派、先天一气派等等,诸如此类,这样得出的派别,是有充分解析基础的,最为可据。有一些丹经,可以确定为作者本人之作,或为其弟子所编,比如《悟真篇》、《紫清指玄集》等,但更多则是托名之作,比如《青华秘文》。排除因托名丹经而可能产生的错误理解,是我们忽略作者,以丹经为解析对象的原因。但要说明的是,我们并非不重视作者,实际上,我们都应该感谢和敬重丹经的作者和编辑者。只是在解析丹经时暂避这个问题,待有了充分的阅读积累后,自然会有分晓。再有,有的丹经可能由于编辑原因,将两种或更多的丹经编在了一起,比如《还丹复命篇》中有误编入的《丹髓歌》。这就促使我们要将后者剥离出来,作为独立对象解析。这叫以最小单位丹经作为解析对象。对一些汇编类的丹经,如《道枢》等,更需如此。以上方法,供大家参考。
11,丹道的丹经
这是一个很传统的作法,基本上自道教产生已来,对道经、丹书的分类工作就没有停止过。而对丹道、丹经进行分类,则主要是从南宋开始,主要原因是两宋是丹经的高产期。但我们经常看到的,还主要是对丹道即道派的分类,对丹经的条析分类,则很不充分。丹道有五派之说,包括南宗、北宗、中派、东派和西派。另外也有钟吕派、全真教等称法。应该说,这些分类方法,对研习丹经没有太多的帮助,反而会产生很多混淆。比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全真南宗这样的提法,但实际上所谓金丹南宗,跟全真教是没有多大关系的。正因为分类方法的不明晰,使许多入门者分不清方向,有苦难言。其实只要不受俗成的分类影响,通过自身认真阅读、体会丹经原文,我们大致可以分源流,辨别宗派。当然,古文这一基本功,多少还是必需的,真正的工夫,是没有偷懒的余地的。 从大的方面看,北宋,特别是宋真宗崇道之后,是内丹经典暴发的时期,也是内丹道的成熟期。北宋以来,产生的丹派非常之多,但我们只要关注那些理法比较系统、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派别,进行分类,则丹经大致可分为丹道祖经、早期丹经、西山流派、悟真流派、紫清流派和后期丹经。1 、丹道祖经丹道的发源,是非常早的事。《道德经》、《文子》、《庄子》、《内业》、《心术》、《楚辞·远游》以及黄老学派作品可是说是所有丹经必本的祖经,后世一切丹经均从其中发挥而来,一直是内丹法诀的纲要。2 、早期丹经我们可以把南宋之前,包括五代、唐、隋、南北朝、三国和东汉以前,这些年代产生的丹道经典称为早期丹经。比较著名的有《周易参同契》、《清静经》、《内观经》、《心印经》、《上清大洞真经》、《定观经》、《混元阳符经》、《九天生神章》、《吕公泌园春丹词》、《真人高象先金丹诗》、《玄珠歌》、《玄珠心镜注》以及《钟吕传道集》、《灵宝毕法》、《西山群仙会真集》诸经等,受早期影响的丹经非常之多,最典型的是《大丹直指》、《悟真篇》。北宋张伯端于1075年最后完成《悟真篇》,这是内丹史上的重大事件,《悟真篇》总结了北宋以来的内丹方术,继承了钟离权、吕洞宾的性命双修学说,并且对陈抟《无极图》中“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等思想作了进一步发挥。受其影响的丹经比比皆是,难以枚举,其注疏更是续出不绝。如《悟真篇注释》、《金丹四百字》、《金液还丹印证图》、《悟真篇三注》、《仙佛同源》、《金丹大要》、《大道论》及《道书十二种》等等,皆重要丹经。3 、金丹南宗。该派系由南宋白玉蟾及其主要弟子所创,白玉蟾与朱熹同时人。白玉蟾有取于西山、悟真二派,而有别之,独标玄关一窍之说及凝神气穴之法,最为丹家所重。紫清派主要经典较多,有《紫清指玄集》、《上清集》、《玉隆集》、《武夷集》、《还源篇》、《丹髓歌》、《金丹四百字》、《先天金大道玄奥口诀》和《翠虚篇》等,本派丹经和受其影响的丹经也很多,如《抱一子三峰老人丹诀》、《金丹大成集》、《中和集》和《周易参同契发挥》等,而后期丹经则大部分宗承其玄关一窍之说。4 、后期丹经陈致虚是丹道集大成者,他完成了丹经创造期的最大综合,也是宋元丹经创造期结束的标志。其后所产生的丹经,特别是明以后产生的丹经,我们统归于后期丹经。这一时期的丹经,大都承前人之说而扩充,基本不出上述三派的范围。全真心性修炼的工夫,自陈致虚大倡其说之后,逐渐在后期丹经中占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后期丹经较重要的经典有《方壶外史》、《金丹正理大全》、《金丹真传》、《性命圭旨》、《张三丰先生全集》、《周易参同契阐幽》、《悟真篇阐幽》、《道书十二种》、《天乐集》、《园峤内篇》、《证道秘书》和《乐育堂语录》等。以上挂一漏,简略勾述了丹经流派的大致情况。但要强调的是,丹经的分派,实际并不是很重要的问题。在之后的章节里,我们将更关注于从丹经本身的特质,包括鼎炉、药物、火候、关窍和理法特点等方面,进行分类研习。5、近代20世纪出现了两位道家大师,一位是大陆的陈撄宁,创立了仙学;一位是海外的肃天石,创立了新道学,均为中华养生学之集大成者。 女性在丹道修炼中不仅占主体地位,而且表明女性在丹道修炼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清代贺龙骧所编的《女丹合编》则汇集了女丹功法的宝贵资料,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道教中妇女已形成自己独特的宗教修行方法。⑧其次,道教女丹在发展历程中同时也形成了众多流派。道教丹诀向来不肯轻易示人,它主要依靠代代的师徒口授相传,女丹更是如此。因而,人们要探究道教女子修炼的派别并非易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女丹派别完全无从考察。例如,陈撄宁先生在研究过女子丹法之后,认为根据其源流可将道教女丹分为六派,即中条山老姆派、丹阳谌姆派、南岳魏华存夫人派、谢自然仙姑派、曹文逸真人派、孙不二元君派。④陈撄宁认为:“以上六派,将魏晋以来女功修炼法门,概括已尽。详解如下:(1)南岳魏(华存)夫人派。亦称存思派。奉《黄庭经》为宗,存思身神积气成真,男女皆可炼。其功法见于陈樱宁《黄庭经讲义》。(2)谌姆派。亦称外金丹派。由谌姆传许逊、吴猛。以许逊《石函记》、吴猛《铜符铁券文》为主经,传天元神丹之烧炼与服食,兼以符咒修炼。(3)中条山老姆派。亦称剑术派。《吕祖全书》记其源流,以剑术风炼钢成道,分“法剑”与“道剑”两般作用。(4)谢仙姑派。仙姑名谢自然,十余岁童女即修道,故亦名童女派。童女未行经。身中元气充满,可免去筑基功夫,以辟谷休粮、服气、安神、静坐人手,以清静无为法得道,传《太清中黄真经》功法。(5)曹文逸真人派。以《灵源大道歌》为祖经,以清心寡欲、神不驰外、专气致柔、元和内运为要诀。此派为女子清修派功夫,男女皆可用,功法纯正,陈樱宁《灵源大道歌白话解》述之甚详。(6)孙不二元君派。亦称清静派,传太阴炼形之法,从斩赤龙人手,有《孙不二元君法语》、《坤道功夫次第诗》等传世。陈樱宁有《孙不二女丹诗注》记其功法。若不是尊崇女性,道教女丹流派难以形成如此规模,也不会出现如此多的女丹书。从道教的女性崇拜现象和意识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在道教中,女人绝非是可有可无乃至可辱可贱的,而是一个具有独立地位、享有独立人格、神格,独立意志、愿望的重要角色。”这一点贯穿在道教发展的始终,成为道教区别于其他宗教的一大特色。 数术之学,也即所谓的阴阳干支、四象五行、星宿刑德等等学问,在中国古代的作用,是非常非常巨大的,远超乎当今人们的想象。远至天道运行,近至人道吉凶,都渗透着数术的身影,丹道亦不能自免。数术之学的特点,在于用一个不是太复杂的框架,建立起了一个天地运行的动态模型。那么于丹道而言,数术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其要领又是什么呢?我们说,数术实际是整个丹道的大背景,其影响无处不在。没有数术之学,也就没有丹道之学。而数术之学的精要,则在于《易》。在前面谈丹道祖经时,我们没有提到《周易》,并非轻视《易》在丹道中的作用。相反,我们认为,《周易》是丹道的前提和基础。《易》之道,有象,有理。易理通过十翼特别是系辞传(其它九翼同样重要)的发挥,是人们较为容易看到和参研的。而易象的精妙之处,则除部分专门学者之外,大部分人多未能体见。对丹道而言,最重要的易象,莫过于《复》卦。《复》之初九,象征一阳初起,其彖传说:《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说得实在是太好了!然而真正体现天地之心的,并非《复》卦本身,而是《坤》《复》之间!看过《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图》的朋友应该有留意到,在一些版本的圆图中,下方标有天根,上方标有月窟的字样。而天根的位置,正在《坤》卦与《复》卦之间的地方。为什么前贤以《坤》《复》之间喻天地之根呢?原因在于,易卦的阳爻,象征阳气,阳气主生。而《复》卦则是阳气初生之卦,有大地逢春,万物待发之象,所谓生意盎然就是指的这个景象。然而造化的奥秘,并非在此初生之阳气,而在于从阳气消隐,到阳气滋起的这段过程,这一段过程是人们无法观察到的,难以用语言表达。但睿智的圣人,却认识到此过程才是天地生生不息的根本所在,因此用易象将之生动的表现在我们眼前,那就是《坤》卦和《复》卦之间的意象。[1] 《系辞》所说的“生生之谓道”,《道德经》所说的“天地根”、“归根”、“复命”,《列子》所说的“机”,都是讲的这个天地生生不息之道,也正是丹道所本之道。生生,即是纯阳。《周易》先天之学,起创于北宋邵雍,尧夫先生在《伊川击壤集》中有一首著名的《观物吟》,其中段云:乾遇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看天根。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此诗虽非指示丹道修习,然而如能常诵此诗,体其精义妙动之处,绝胜于兀坐十年之功!数术的内容,有的精深,有的则刻板乃至迷信,我们必须具备正确的辨别能力,不能过于夸大其作用,也不宜忽视其应有的价值。特别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即使是古代《日书》这样非常初级,且有些死板的数术应用,也反映出一种精神,那就是“范围天地”、“把握阴阳”的数术精神。这种精神本身,就生生之道的最好表现。先人们这种质朴而深邃的智慧,令人肃然起敬。如果朋友们确实有志于丹道,那就绝不能避难畏艰,因离坎阴阳、四象五行、龙虎铅汞这此术语而止步不前! 理论上,我们应该阅读尽可能多的丹经,但广泛阅读必须与重点阅读相结合。广泛阅读就是以解析的方法,快速了解丹经的关键内容,了知其大略,可以增长见识,提高鉴别能力,也是修性之一途。解析丹经的方法,将在下一节讨论,大家可以参考。而重点阅读,则是要精研某些丹经,反复诵读,最好能烂熟于胸,以供修习之用。所以,所谓应该阅读哪些丹经的问题,实际是指应该重点阅读哪些丹经。选择丹经阅读,是个相对来说比较个性化的问题。因为个人喜好不同,又或传授不同,也有其它原因,都可能导至大家选择的结果不同。我们提供的只是一种方案,同时也会给出我们的理由。大体而论,除《周易参同契》外,丹经当以宋元为正(包括五代时期),明清为辅。宋元丹经大都宗承古意,含蓄积淳,读来饶有意味,是我们最为推荐的,当然明清丹经也不应忽略。宋元丹经大都存于《道藏》之中,也有个别失收的,如赵友钦《仙佛同源》。有的朋友认为宋元丹经晦涩,我们的理解则不同。上一节我们提到说,丹道的理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框架- 应用”模式。在一个框架下,可以产生几种不同的实际应用。这一点,丹道与中医是类似的。实际上,二者同受数术之学的影响,“框架- 模型”的特点,正是禀承其质。既然是框架,就必须具备足够的包容性。因此越重要的丹经,往往越不会直说其事,最明显的莫过于《周易参同契》和《悟真篇》了。“参同”一词,不是很有些“框架- 应用”的味道吗?这些丹经的重点,在于传道,即丹道之框架。在这里,我们给研习丹道的朋友们一个建议,不要急于追求什么下手法,应该多参详丹理,领悟丹道之博大精深处(甚至不少丹经诗词,其本身的文采,也是甚为可观的),之后再寻法诀,自然得心应手。宋元以前的道书丹经,《道德经》和《周易参同契》是必须重要研读的。宋元丹经,我们推荐一些主要的如下:《悟真篇》《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金丹大要》(上药、妙用、须知诸章要用心看)《金丹四百字》(其序非常重要) 《还源篇》《丹髓歌》《紫清指玄集》(玄关显示密论、修仙辨惑论、谢陈仙师寄书词首段、必竟恁地歌、快活歌可作重点) 《翠虚篇》(紫庭经、丹基归一论着眼)《崔公入药镜》(三字本,共二百四十六字) 《规中指南》《中和集》《钟吕传道集》《西山群仙会真记》以上宜熟研,另外《吕公泌圆春丹词》、《破迷正道歌》、《周易参同契发挥》、《悟真篇注释》、《悟真篇注疏》、《悟真篇三注》等可以同参。明清丹经,可以先看如下几篇:大道论(《张三丰先生全集》)玄肤论(《方壶外史》)修真辨难(《道书十二种》)悟真直指(《道书十二种》) 三车秘旨(《圆峤内篇》)《天乐集》这些都是丹经主流,历代都很重视,基本已囊括丹道大端。《道藏》中还有很多丹经,各有其价值存在,可作为下一步研习的内容,以领略丹经的变化万端,于中寻见其宗,也是一大乐事。最后,建议大家可以备两本《道藏精华》、《中华道教大辞典》之类的工具书,以便随时检索。 早期丹经:《道德经》,又名《老子》,李耳著。《冲虚真经》,又名《列子》,列御寇著。《通玄真经》,又名《文子》,计然著。《南华真经》,又名《庄子》,庄周著。《周易参同契》,简称《参同契》。著名的炼丹学著作。该书本来未署作者之名,但其身份和姓名却已隐言于文中《黄庭经》:有《上清黄庭内景经》和《上清黄庭外景经》两种。另有《黄庭中景经》《胎息经》即《高上玉皇胎息经》,收录于明《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该经的作者和成书年代难以查考《抱朴子》,东晋道家理论著作。东晋葛洪撰。《龙虎经》即《古文龙虎上经》,又名《古文龙虎经》或《金丹金碧潜通诀》,简称《龙虎经》或《金碧经》,收入明《正统道藏》太玄部《玄珠歌》《玄珠心镜注》《入药镜》《破迷正道歌》《灵宝毕法》《钟吕传道集》(钟吕派主要著作)《悟真篇》,道教内丹学著名典籍,成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作者张伯端,后人奉为金丹派南宗「五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