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操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会计实操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少帅中杨宇霆的后人是谁 杨宇霆最后是怎么死的

少帅中杨宇霆的后人是谁 杨宇霆最后是怎么死的

《少帅》中的杨宇霆没有后代,杨宇霆是被张学良在老虎厅杀死的。 在电视剧《少帅》当中,杨宇霆一直是老帅张作霖身边的军师,也是奉系军阀的首领之一,经常给张作霖出一些建议来帮助张作霖对抗俄罗斯和日本。 在1928年张作霖被炸死在皇姑屯之后,张学良接任了张作霖的职务为奉系军阀最高指挥官,这时杨宇霆以自己是奉系军阀老人的身份自居,经常对张学良指手画脚。 张学良主持东北易帜完成祖国统一的这件事情上,杨宇霆一直持有反对意见,并且在易帜当天的店里上面拒绝合照,家里也拒绝悬挂青天白日旗。 1929年1月10日,杨宇霆和常荫槐向张学良提出了成立东北铁路督办的事情,并且胁迫张学良签字同意认命常荫槐为督办,张学良最终忍无可忍,在1月10日晚上把杨宇霆和常荫槐叫到帅府的老虎厅之后枪毙了杨宇霆。 扩展资料: 杨宇霆原籍宋道口镇代岭村,原名玉亭,字凌阁(又作邻葛)。祖父杨正荣于清同治年间携眷逃荒关外,在辽宁省法库县蛇山沟村落户。父杨永昌,母亲张氏,以开大车店为生。1885年农历七月二十日杨宇霆出生时,家境已好转。 父亲靠劳动起家,认为读书无用,因此反对宇霆上学,后经人劝说,才勉强答应他上了私塾。入学后,启蒙老师高先生发现他聪颖过人,刻苦好学,有过目成诵之才,怕误了他的前程,随将其介绍到铁岭县张秀才那里就读,杨宇霆16岁便考中秀才。 废科举后,由堂兄资助赴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在日本学习期间,常和于珍、邢士廉、熙洽一起谈论国事,与孙中山、蒋介石、傅作义也有书信来往。回国后即步入军界,由排长、连长,很快晋升为军械厂厂长。 他治军严谨,军纪严明,任少校教官时,深夜搞紧急集合训练,总能从队列中挑出不穿袜子的士兵当场处罚。有一次他外出归来,哨兵听出是他的声音,不问口令就放他入内,结果他处罚了哨兵。张作霖非常赏识他的才干,调他任二十七师参谋长。 此后他协助张作霖逐步打开东北的政治、军事局面,个人也随之扬名,成为张作霖身边的红人,在东北有智囊、小诸葛之称。杨宇霆协助张作霖做了四件大事:一是建立东北海军,使军队自成体系,增强了部队实力。 二是制定田赋制度,从军阀、地主手中挖出大量未开垦的荒地让农民耕种,发展生产,增强了东北的经济实力。三是修筑战备公路,当时东北的南满铁路权归日本,修了战备公路,交通运输不受日本挟制,一旦战争起来,可以用公路与日军周旋。 四是督办奉天兵工厂,自制武器弹药装备军队,增强了防卫能力。由于这样做,东北的军事、政治、经济实力大增,使早已对我国东三省垂涎三尺的日本人不敢轻举妄动。在日本人向张作霖要求在东北实行杂居的问题上,杨宇霆认为这是袁世凯卖国二十一条第十六条的翻版,力主不予答应。 日本人看出杨的所作所为,是他们侵占东北的主要障碍,因而产生了“邻国之贤,敌国之仇”的除患之念。张作霖与段系军阀合作时,为了援湘成立奉军总司令部,张作霖自任司令,徐树铮任副司令,杨宇霆任总参谋长。 为了扩充实力,杨、徐在洛阳、信阳等地成立了四个旅的军队。张知道后,非常生气,罢了他俩的官。被贬后,杨宇霆在北京赋闲,生活由京津巨商李景明供给。 1920年直皖战后,张作霖认为治军治政非杨宇霆不行,于是请杨出山回奉天,任东三省巡阅使,上将军公署总参议兼奉天兵工厂督办。因前嫌,少帅张学良和第十军军长郭松龄处处与他为难,就连他亲自举荐的第八军军长姜登选、第九军军长韩麟春有时也反对他。 奉天省财政厅长、代省长王永江等文治派对他也没有好感。杨宇霆觉察到自己在东北很难混下去,就向张作霖请求督军江苏。在他赴任前,江苏军阀孙传芳,会办陈调元派沈同午、陈镜为代表,到奉天探察杨宇霆的根底,为以后逐杨作准备。 1925年8月,杨宇霆去江苏任职。他根本想不到一向被他瞧不起的孙传芳、陈调元背后捣鬼。郭松龄也趁机拆台,不待请示张作霖,就将驻浦口的第二步兵旅调回冀东,驻江苏的奉军只剩丁喜春一个师,驻南京,邢士廉一个师,驻上海。 杨宇霆发现孙、陈掣肘便下令邢士廉师速向镇江靠拢,渡江到瓜州集中,丁喜春师向浦口集中北撤。10月16日晚他与陈调元开会中途,谎称身体不适,要到后边洗个澡再接着开会。到了后边,换上便装,让事先已在后门待命的司机陈一恒开车。 只身溜出南京,从下关渡江到浦口。等副官高凤岐等十几个亲随赶到浦口,轮渡已开动,这些人只好乘一只小舢板追到浦口,与杨宇霆一同乘火车北行。陈调元闻讯,急电沿途截击,但杨的专车已过。 车到徐州,与事先已在车站等候的山东督军张宗昌一起,平安返回北京,匆匆结束了江苏一行。1925年10月,郭松龄倒戈反奉,其中就有整倒与他积怨较深的杨宇霆留学生派的因素。12月24日,郭兵败滦州遇害,了却了杨宇霆的一块心病。 1928年5月17日晚,张作霖在皇姑屯车站遭日本人暗算身亡。杨宇霆的处境更为复杂。12月29日东北易帜,杨坚决反对,他认为不应该服从蒋介石,因此与张学良酿成新的矛盾。 对张学良他俨然以保护人的身份自居,经常以周公辅成王的典故自诩,规劝张学良戒毒,批评他不问政事。虽出好心,但年轻气盛的张学良却不买他的账。 日本人也趁机利用正友本党和混迹东北的中国流氓处处诽谤杨宇霆,离间张杨关系。他们送给张学良一本《日本外传》,将张学良比作日皇丰臣绣吉,将杨比作篡位的日相德川。 暗示张学良,杨宇霆是他身边的隐患,要及早除掉。张学良中了奸计,但仍犹豫不决,三次掷银元问卜后才下了杀杨的决心。1929年1月10日晚,杨宇霆下班回家,听说有帅府请他去打牌的电话,没有吃饭便驱车前往。 谁料一进帅府,就同黑龙江省长常荫槐一起人车被扣,以吞扣军饷,贻误戎机,图谋不轨等莫须有的罪名,被张学良事先安排好的警务处长高纪毅、副官谭海等枪杀在帅府会客厅东大厅。事后,张学良对自毁长城之举悔恨莫及,命统带刘多荃给杨、常两家各送去慰问费一万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宇霆

2,少帅张学良为什么要杀掉杨宇霆?杨宇霆是好人还是坏人

《少帅》中,张学良算是那个时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千金少爷,而张学良的父亲就是大军阀张作霖,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张作霖既然坐上了省长的位 置,且拥有实力很强的军队,就要做好被别人盯着的准备,曾经杨宇霆是张作霖的得力主将,在“皇姑屯事件”后,张作霖中了日本人的奸计,被炸身受重伤,于帅 府去世,而小六子张学良则从日本赶回来,继承父业,承担大局。
此时的帅府已经不同往日,张学良还是那个年轻气盛的少爷,只是没有了大帅张作霖的庇佑,此时杨宇霆在张学良身边就俨然以张学良保护人的身份自居。
余皑磊饰演,杨宇霆是个精于谋略、心机颇深的人。作为奉军最年轻的总参谋长,杨宇霆被老帅张作霖视为左膀右臂,但由于自持功高而妄自尊大过分跋扈,他与少帅张学良之间的利害冲突日积月累,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那么,让张学良杀杨宇霆的原因有哪些呢?其实滴水石穿,张学良心中对杨宇霆的埋怨不是一天两天的了。
第一:杨宇霆太过严苛
张学良作为帅府最受保护的公子哥,人人都是顺从他,只有杨宇霆会对其语重心长,即使是张学良不喜欢听的,而杨宇霆军规太过严苛,这令感性的张学良很难接受。
第二:以皇帝和宰相自诩
杨宇霆一直居功自傲,认为自己才是张学良真正的得力助手,而也因其功绩,常常规劝张学良,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像张学良吸毒,杨宇霆就劝张学良戒毒,而此时还是年轻气盛的张学良只会更加反感他,并不会买他的帐。
第三:日本人的挑唆
虽然张作霖的死是日本人设计的,不过,日本人似乎并不想就此罢休,他们还想让张学良重蹈他父亲的步伐,不断挑拨张学良与杨宇霆之间的关系,他们送给张学良一本《日本外传》,将张学良比作日皇丰臣绣吉,将杨宇霆比作篡位的日相德川,暗示杨宇霆想要谋反。
张学良中了日本人的诡计,再加上以往的一些埋怨,最终张学良下定决心诱杀杨宇霆。
1929年1月10日,杨宇霆与黑龙江省主席常荫槐向张学良提出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的要求,张学良推说晚餐再说,后召警务处长高纪毅进府,晚上杨宇霆与常荫槐被高纪毅、谭海率领六名卫士杀害于“老虎厅”,奉天称此事件为“杨常而去”。

3,香港历史

香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先后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香港隶属南海郡番禺县。 由此开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汉朝香港隶属南海郡博罗县。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隶属东莞郡宝安县。 隋朝时香港隶属广州府南海郡宝安县。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香港仍然隶属东莞县。 宋元时期,内地人口大量南迁香港,促使香港的经济、文化得到很大发展。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香港隶属新安县。 1941年12月25日(香港人称为“黑色圣诞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 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国重新管治。 1982年至1984年,中英两国就落实香港前途问题进行谈判,1984年12月19日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基本法开始实施。香港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 扩展资料: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2-1997年间,香港曾为英国殖民地。二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更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把华人智慧与西方社会制度优势合二为一。 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及完善的法制闻名于世,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美誉。 英国武力侵占香港三步曲: 侵吞香港岛。1840年4月,中英鸦片战争首先在香港揭开序幕。战后,英国代表义律提出割让香港,赔偿鸦片烟价等无理要求。 清政府负责对英交涉的琦善在谈判中虽力求妥协,但由于道光皇帝态度强硬,琦善未敢接受义律的割地要求和与义律订立任何条约。 但1841年1月20日,义律却擅自宣称与琦善达成了“把香港岛及其海港割让给英国”(即《穿鼻草约》)。这纯属义律所捏造。 公告颁布5天后,英国侵略者便用武力强占了香港岛,并于26日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1841年5月,英军攻打广州,逼迫皇侄奕山订立《广州和约》,要求清政府赔款和清军从广州城撤出。 并提出协商割让香港岛。1842年6月,英国攻入长江,并于8月进入南京江面。面对城下耀武扬威的炮口,清政府彻底屈服了,遂于8月29日,派全权代表耆英、伊里布与英军谈判。 被迫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同意把香港岛永久割让给英国。割占九龙半岛。英国殖民者侵占香港岛后,便以港岛为基地谋取九龙。 1860年,英法侵略者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3月,侵华陆军司令克灵顿遵循英国在华全权代表卜鲁斯的指令,派遣军队强行占领了九龙半岛岬角至尖沙咀一带。 在军事占领后不久,英国驻广州总领事巴夏礼强迫广东地方政府签订租约,将“九龙司地方一区”“永租”英国。 是年9月,英法联军6000余人进逼北京,10月24日,强迫清政府与其签订了《北京条约》,从而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又被英国割占。 谋取“新界”。1898年4月,中英双方就香港扩界问题开始谈判。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根据英国外交部的指示,向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等出示展拓界址范围的地图。 李鸿章等屈从于压力,遂于1898年6月9日,与英国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沙头角海至深圳湾最短距离直线以南、界限街以北广大地区。 附近大小岛屿235个以及大鹏湾、深圳湾水域租予英国,租期99年。至此,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地区)这颗“东方明珠”完全落入了英国殖民者的魔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

4,少帅张学良杀死杨宇霆原因真相揭秘 杨宇霆为什么被杀

  张学良杀死杨宇霆是因为:杨宇霆桀骜不驯,嚣张难制。同时,据说杨宇霆勾结日本人,阻扰张学良归顺南京国民政府。当然,这一条就死无对证了。
  杨宇霆(1885—1929),字邻葛,系北洋军阀执政时期奉系军阀首领之一。奉天法库(今沈阳市法库县)蛇山沟村出生,祖籍宋道口镇代岭村。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八期步科毕业。历任奉军参谋长、东北陆军训练总监、东三省兵工厂总办,奉军第三和第四军团司令,江苏军务督办,安国军参谋总长,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张作霖死后,杨以东北元老自居,时常管教张学良。杨反对东北易帜,东北易帜典礼当天拒不参加集体留影。日本人也从中挑拨张杨关系。1929年1月10日,杨宇霆与黑龙江省主席常荫槐向张学良提出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的要求,张学良推说晚餐再说,后召警务处长高纪毅进府,晚上杨宇霆与常荫槐被高纪毅、谭海率领六名卫士杀害于“老虎厅”,奉天称此事件为“杨常而去”。
  1928年6月4日,日本人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张作霖,接掌东北政局的少帅张学良年仅27岁。虽然当时的军政要人表面上拥戴他,但很多人仍持观望态度,特别是一些绿林出身的元老重臣,根本不拿他当回事,甚至居功自傲,一手遮天,尤以杨宇霆、常荫槐两人为最。父亲在世时,视杨、常为左右手,二人均掌握着东北的实权,且关系极为密切。张作霖故后,二人经常飞扬跋扈,对张学良动辄训骂,俨然以执父自居。每当张学良向杨询问情况或发表主张时,杨都以斥责的口吻说:“你不懂,别瞎掺和,我会做决定。”
  一次某官员求见张学良不得,只好找到杨。杨大怒道:“汉卿子承父业,如此下去,抽死得了。”(时张学良已有毒瘾)遂带那位官员到帅府问卫兵:“少帅何在?”卫兵答:“尚未起床“。杨怒气冲冲地来到张卧室外,使劲踹门并大声嚷道:“我是杨麟阁,快起来,有公事。”
  张急披衣而出,杨指着骂道:“老帅在世可不这样,混帐东西,你若这样,东北的事能干好吗?”张学良忍无可忍,破例回敬了一句:“我干不了你干!”
  关于处决杨宇霆、常荫槐的过程,历来有各种传说。据当事高纪毅的回忆,当时情形是这样的:
  他们走后,张学良立刻用电话召我进府,这时已是下午5点半钟。我进府立被张召入内室,他从容不迫地向我说:“杨宇霆、常荫槐两人欺我太甚,他们想尽办法,阻挠全国统一,今天又来强迫我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并要发表常荫槐为铁路督办,说是为的能管理中东铁路。事关同苏联的外交问题,这事要办也应该请示南京,从长计议。但他们要我立刻签字发表,太不象话了。现在他们正在回去吃饭,少刻就会回来。我给你命令,立刻将他们2人处死,你率领卫士去执行好了!”我接受命令后,请示应在何处执行。张学良指示说:就在老虎厅内执行,并以轻松的语气嘱咐我说:“你可要小心,他们二身边都带有手枪。”于是我配备6名卫士,由我同张学良的侍卫副官谭海率领,另由刘多筌担任府内外警卫任务,只许进来,不许出去(刘当时仅知将有大事,但并不知要处死杨宇霆、常荫槐。一切布置完竣,经过两个多小时,杨、常来到,径入老虎厅就座。我同谭海率领6名卫士持手枪进入老虎厅,立即对杨、常宣布说:“奉长官命令,你们两阻挠国家统一,着将二位处死,即刻执行。”杨、常闻言,顿时木然,脸色惨白,一句话也没说出,当即由6名卫士分为两组执行。杨宇霆、常荫槐2人分别被两名卫士按住,一名卫士开枪,结果了性命,当夜陈尸老虎厅内。
  张学良接着指示处理善后步骤,一面连夜以长途电话指示驻天津代表胡若愚,要他立刻向南京蒋介石报告处死杨、常的原因和经过,一面用文字写成军法会审形式,罪名是“妨碍统一,阻挠新政”,检查官由我署名。我率彻夜工作,通宵未眠。翌晨天还未明,张学良召集张作相、翟文选、王树翰、臧式毅、郑谦、孙传芳等东北保安委员会委员进府,宣布此事经过。这些乍闻之下,惊愕万状,面面相觑。同时张又嘱郑谦在另室草拟电报,正式报告南京,并昭告东北各县市。郑谦是杨宇霆的亲信,提起笔来只是摇头沉吟,一个字也写不出来。过了片刻,他将笔丢下,起身要走。我严肃的警告他说:“从现在起没有我的命令,任何都不能离开。”他只得重又坐下,呆然不动,但仍未动笔。最后还是改由刘鸣九执笔,将电报稿拟好。这时始将杨、常尸体从老虎厅用地毯包裹抬出,用汽车送到南头风雨台姜庙(杨宇霆为纪念姜登选修的庙)装棺,听由他们家亲友吊祭。杨、常被杀的消息传出以后,顿时震动了沈阳全城……

5,为什么张学良一上任就将杨宇霆和常荫槐杀掉?

因为杨宇霆和常荫槐反对张学良东北易帜。 杨宇霆和常荫槐在老帅张作霖死了之后,杨宇霆居功自傲,常常不把张学良放在眼里,有时候组织开会甚至已经达到了不需要张学良同意就通过会议章程的地步。 在张学良上任后准备东北易帜完成祖国统一的时候,杨宇霆和常荫槐都持反对意见并且在易帜的当天拒绝参加合照,两个人的门口也拒绝悬挂青天白日旗。 1929年1月10日,杨宇霆和常荫槐向张学良提出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的要求,并且逼迫张学良当时就签字,张学良无奈推脱说等到晚饭后再签,到了晚上杨宇霆和常荫槐再次来到张学良府邸,张学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将两人在老虎厅处决。 扩展资料 在东北军中有两位位高权重的人物,分别是杨宇霆和常荫槐,这两人曾在张作霖时期就非常受重视,其中杨宇霆更是有张作霖的智囊和军事之称,曾经权倾一时。 张作霖是一个脾气非常暴躁的人,被他骂过的人不在少数,但是对于杨宇霆,张作霖可是从来不干骂的,可见杨宇霆对于张作霖有多么的重要。再说说这位常荫槐,他曾是黑龙江的省长,手握重兵。 这两位可以算是东北军中的大佬级人物了,可是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张学良刚刚继任东北大权,就将这二人给枪毙了,到底是为什么呢?虽说两人曾经位高权重,但那也是过去,现在新的领导继位,不管当初张作霖是怎么样对待你们的,张学良初生牛犊不怕虎,可不惯着他们。 杨宇霆和常荫槐二人也厉害惯了,没有将年轻的张学良放在眼里。张学良的命令杨宇霆不是挑刺,就是干脆不执行,对张学良这个人也不尊重。 再看看这个常荫槐呢,人家可是两面三刀,一面奉承着张学良,可是在背地里却又讨好蒋介石,张学良知道后自然是非常生气的。这两人一个不为自己办事,另一个又对自己不忠心,要了有何用? 于是张学良就动了杀心,有一天张学良叫两人前来商议事情,没想到这二人刚刚进门,还没等说话,就被张学良提前安排好的士兵给一顿乱枪打死了。 之后张学良又向外界定了杨宇霆和常荫槐二人的罪,足足有七大罪过。

6,为什么张学良非要杀杨宇霆呢,杀他了的后果是什么

在现在的所谓正史或关于张学良的很多传记里,都把杨宇霆刻画成了一个亲日派和一个与张学良争权夺利的阴险小人。殊不知要是没有杨宇霆东三省加热河早就变成日本人中的囊中之物了。九一八事件造成的原因根本原因在于张学良的误国(很多人把原因归于蒋,说蒋让张不抵抗才致。其实蒋虽说是委员长,东三省虽说已经易帜,但是明白人都知道东三省还是张学良的。有愤青说是属于东三省人民的,那真是这样那张学良没有经过什么全民公投之类的所谓形式,就敢公然把军队撤走?

杨宇霆自幼出身寒门,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当上了张作霖的参谋长,深的张马匪的信任,为张作霖统一东北立下了汗马功劳,人称“杨诸葛”。张学良不过而立之年,就当上了东北三省保安司令,多少有点稚嫩,再加上郭松龄事件,让张学良痛下杀心。最终杀了有功之臣,让日本和沙俄从中得利,总之,张学良杀掉杨是一很严重的错误。为什么张学良非要杀杨宇霆呢?杀他了的后果是什么?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杨宇霆、姜登选、张宗昌等都捞到了督军头衔,尤其杨宇霆捞得江苏督办一差,甚为得意,而战功卓著的郭松龄一无所获,甚为愤懑。与郭松龄关系极为密切的少帅张学良,也代为不平。杨宇霆赴江苏就任时,向张作霖请示派一支部队一同赴江苏以壮行色,并可补充奉军在宁、沪的两个师。而作为张作霖的接班人,张学良不但不予支持,反将原驻浦口的刘伟一旅调回,以示拆台。骄傲自负的杨宇霆,一怒之下只带若干卫士前往赴任。由于其兵单势孤,贪功轻进,不到10天,即被孙传芳、陈调元逐回,丢官失地,颇为狼狈。一时间,杨宇霆的声望为之大挫。

不久,郭松龄在“清君侧”、“诛杨宇霆,逐王永江,消弭战祸”的口号下,举起了反奉的旗帜。对此,不少人认为是杨宇霆“妒能抑功”,把郭松龄逼反的。由此,张作霖对杨宇霆也产生了疑虑。特别是张学良,不仅失去了多年的得力臂膀郭松龄,还因此遭到父亲的严厉责怨,所以对杨宇霆的迁恨与日俱增。

杨宇霆是一个骄傲自负忘乎所以的人。他自恃功高,有张作霖做靠山,根本不把他人放在眼里,也觉察不到周围对他的疑忌和不满,仍然一意孤行。在他的竭力怂恿下,张作霖又第三次入关参加了内战,在这一点上,他又和张学良“休养生息,伺机而动”的政治主张大为矛盾。这时,第三、四方面军团长韩麟春因为“害病”离职,杨宇霆说服老帅让其取代了韩麟春的军权,与张学良同任军团长,张学良对此极为不满。但碍于父亲,不得不虚与委蛇,实则时刻提防,不予合作。
黑龙江督军兼省长吴俊升被炸死后,张学良决定让万福麟兼任省长,碍于杨宇霆的极力推荐和支持,张学良才不得不改任常荫槐为黑龙江省长。常荫槐到任后,飞扬跋扈、专横擅权,丝毫不把万福麟放在眼里。他自行组建所谓“森林警察”,添购大批新式枪械,作为自己掌握的武装。万福麟自恃是张作霖的亲家,又是奉系的“元老”,对常荫槐的骄纵专横,十分恼怒,屡次向张学良哭诉。
张作霖死后,杨以东北元老自居,时常管教张学良。杨反对东北易帜,东北易帜典礼当天拒不参加集体留影。日本人也从中挑拨张杨关系。1929年1月10日,杨宇霆与黑龙江省主席常荫槐向张学良提出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的要求,张学良推说晚餐再说,后召警务处长高纪毅进府,晚上杨宇霆与常荫槐被高纪毅、谭海率领六名卫士杀害于“老虎厅”,奉天称此事件为“杨常而去”。

杨宇霆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在日本人中自然有许多老朋友。而且张作霖在世时,和日本人的来往与交涉,如借款、购买武器、请兵镇压郭松龄等,都是杨宇霆一手操办,而张学良和日本人则有杀父之仇。在张学良掌政后,杨宇霆和日本人的来往不仅没有收敛,而且书信往来过从甚密。张学良曾两次安排杨宇霆到黑龙江和吉林去担任要职,都遭到其拒绝。杨宇霆却整日在公馆内接待各方面的官僚政客,优礼相加,倍加笼络。杨宇霆的这些表现与举动,不能不引起张学良更多的疑虑和不安,所以从张学良角度看杀了他也很正常。
就当时的背景来看,从张学良自身角度,没有问题,就算晚年他后悔,但如果再来一次,他还会那么干的,这种事历史已经发生了无数次,少主年幼,老臣不把少主放眼里----结果通常是:少主被迫退位或成傀儡或被杀,老臣上位或被杀-----世上没有几个周公旦的。

从历史角度看,其实是说不准的,历史是没有如果的,但仅就杨常的事迹来看,东北不会好到哪去,说杨常会坚定抗日的都活在梦里。总得来说,杨常是自己找死,怪不得其他。找死这种事其实跟才能没关系的,恃才傲物,功高盖主,有多少英才死在这八个字上?有错么?或许好多好多人都在说毁什么自己的万里长城-----杨不是檀道济,张也不是刘义康。
请再次注意,杀杨是张自己的主意,杨是死在自己的行为下而不是谗言和猜忌下。但这对张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张太年轻,玩不转呀;杀杨常后直接面临的就是无人可用的问题,东北军走向衰落, 也有了后面的九一八。

7,《少帅》张学良为什么要杀掉杨宇霆?

电视剧《少帅》中杨宇霆是个精于谋略、心机颇深的人。作为奉军最年轻的,杨宇霆被张作霖视为左膀右臂,但是最后杨宇霆却被张学良杀掉了。那么《少帅》张学良为什么要杀掉杨宇霆原因是什么呢? 据说张学良在杀杨宇霆前数日,某日本人曾以《日本外史》一册寄赠张学良,并用红笔把丰臣秀吉与德川家康一段史事勾出来,暗示杨宇霆是德川家康,而以张学良影射丰臣秀吉。德川是丰臣的家将,又是权臣。日本人不是对张学良有所爱护而是故意制造离间,希望张、杨互相争权,互相火拼,替日本人造机会。事实上杨宇霆也好,张学良也好,他们都是反日的,都不会和日本勾结。 张学良既有杀杨宇霆的动机,可是促成这个最后决定并不很容易,传说张每次受杨的气之后,就增加了杀杨的决心,可是仍然不敢下手,最后掷一块大洋做决定,张学良默祷说,如果三次都是“龙面”,就要杀杨,结果三掷都是“龙面”,这样才决定了杨宇霆的命运。可是1968年据张学良告诉亲近的朋友说那不是真的,他并没有掷过洋钱,不过他对于“杀杨”犹豫则是事实。 是什么缘故促成他一定要杀杨宇霆,据说是这样的。1929年元旦的后两天,杨宇霆母亲做寿,张学良和他元配夫人于风至都亲往道贺。杨督办的公馆群集东北显要,张少帅进入杨公馆时,杨宇霆不在家,可是客厅已挤满了人,大家对少帅的驾临并不以为意,打牌的打牌,聊天的聊天,张学良于是也参加了牌局,隔了一会儿外边喊督办到,于是整个客厅都静了下来,杨宇霆昂然进了客厅,大家全都起立,和对待张学良的随便完全两样,张学良心里当然有点不痛快,而最不痛快的是于凤至。这天晚上回到帅府,于凤至便对张学良说,你哪里像东北的主人?杨宇霆才是东北的真正主人,看看他那副德性,他眼睛里面还有你吗?杨宇霆之死,原因当然很多,近因却是杨母做寿这一天种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