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操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会计实操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蜡染画的蜡染画的历史

蜡染画的蜡染画的历史

蜡染一般都是蓝白两色。制作彩色蜡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在白布上画出彩色图案,然后把它蜡封起来,浸染后便现出彩色图案;另一种方法是按一般蜡染的方法漂净晾干以后,再在白色的地方填上色彩。民间蜡染所用的彩色染料,是用杨梅汁染红色,黄栀子染黄色。蜡染布画完全手工制作,到目前为止,仍然无法用机械化,自动化来代替。中国的染织工艺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ll世纪——公元前771年)已得到较大的发展。根据《礼记》等文献记载,丝、染色当时都设有专官主管,楚国还设有主持生产靛青的“蓝尹”工官。足见当时的丝织、染色工艺已颇具规模。蜡染古时候称为蜡缬,是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织物上,然后放入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除去蜡即现出美丽的花纹。这是我国古老的防染工艺,历史已很悠久。我国古代发现的蜡染文物,有新疆于田屋于来克古城遗址出土的北朝(公元396—581年)蓝色蜡缬毛织物蓝色蜡缬棉织品及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区墓葬出土的西凉(公元400—421年)蓝色缬绢和唐代(公元618—907年)的几种蜡缬绢、蜡缬纱;还有敦煌莫高窟130窟第一层壁画下发现的唐代废置的大量蜡缬残幡。这批遗存的蜡染实物中,北朝的和西凉的蜡缬织品都是深蓝色地现白花,纹样光洁清晰,古朴典雅;唐代的蜡缬绢和蜡缬纱的地子,有棕、绎、黄、赭等色,大部分是白色花纹。蜡染工艺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尤其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蜡染工艺,而且流行很广,已成为少数民族妇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这里的少数民族以蜡染作主要装饰的有黄平、重安江一带和丹寨县的苗族妇女,她们的头巾、围腰、衣服、裙子、绑腿,绑腿,都是蜡染制成,其它如伞套、枕巾,饭篮盖帕、包袱、书包、背带等也都使用蜡染;安顺、普定一带的苗族妇女把蜡染花纹装饰在衣袖、衣襟和衣服前后摆的边缘,她们背孩子的蜡染背带,点染得精巧细致,除蓝白二色外,有的还加染上红、黄、绿等色,成为明快富丽的多色蜡染。贵州各少数民族的蜡染各有特色,例如苗族的蜡染图案有的还沿用古代铜鼓的花纹和民间传说中的题材,有的是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花、鸟、虫、鱼;而布依族则喜用几何图案。各民族的蜡染都有独特的风格。

2,你知道蜡染的来历吗?

中国苗族地区的很多地方都传唱着关于蜡染起源的古歌《蜡染歌》。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聪明美丽的苗族姑娘不满于衣服的单一色彩,希望能在裙子上染出各种漂亮的花卉图案。可是,当时的工艺只能一件一件地手工绘制,她一时想不出好办法,因此闷闷不乐。一天,姑娘对着满山鲜花发愣,在沉思中昏昏入睡。朦胧中,有一个衣着漂亮的花仙子将她带到百花园,园中鸟语花香,蝶舞蜂忙。姑娘看得入迷,连蜜蜂爬满衣裙也浑然不知。等她醒来一看,花丛中的蜜蜂在她的衣裙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蜜汁和蜂蜡。她只好把衣裙放入靛蓝染桶中,想重新染一次衣裙以覆盖掉蜡迹。染完之后,姑娘又将衣裙放入沸水中以漂清浮色。当她取出衣裙时,奇迹出现了:深蓝色的衣裙上被蜂蜡沾过的地方出现了美丽的白花!姑娘灵机一动,立即找来蜂蜡,加热熬化后用树枝在白布上画出了蜡花图案,然后放到靛蓝染液中去染色,最后用沸水熔掉蜂蜡,布面上就现出了各式各样的白花。姑娘高兴地唱起了山歌,人们闻声而至,纷纷来观看她染出的花裙,向她学习描花绘图的技艺,并按照此法染出了花样繁多的布。从此,蜡染技术就在苗族及与之杂居的布依族、瑶族等兄弟民族之间流传开来。

3,如何学习蜡染制作?

现在,人们自己需要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买来的,可是不管商家如何琢磨消费者心里,我们还是不容易买到最想要的那个东西,比如需要一块有自己喜欢图案的布,就不一定能找到。这里教你一个在家里染布的蜡染工艺。 材料和方法 1.选一幅自己喜欢的图案。 2.根据图案的尺寸,剪一块白布。 3.将蜡放进一金属容器中,将容器放进盛有热水的盆中。 4.将图案用复写纸复制到白布上。 5.用竹签子蘸溶化的蜡液,涂在图案的线条上。 6.把用蜡绘制好图案的布放到染色盆中染色。 7.最后将布放到热水中煮,布上的蜡就脱掉了,这些蜡遮住的线条因没有染上颜色,而成了白色。 一块由自己制作的蜡染布就这样做成了!

4,贵州蜡染的风格

贵州蜡染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手工副业,由于贵州地域和民族多样性的特点,使贵州民间传统印染工艺形成较强的区域性,即不同的民族或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工艺特征。贵州蜡染主要流行于苗族、布依族、水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为劳动人民所创造,也为他们所使用和欣赏。有的具有较为原始的工艺形态,如用动物血液、杨梅汁等直接填红,或用稻草灰混合锅烟煮染等;而有的工艺却比较精湛,如黄平、安顺等地区的苗族彩色蜡染,黔南、黔西南地区布依族的扎染等,其色调之调和,图案之精美、令人惊羡不已。贵州蜡染艺术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是中国极富特色的民族艺术之花。

5,贵州蜡染的用途

贵州蜡染同所有民间工艺品一样,具有实用的功能。在蜡染流行的地区,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装饰美化生活,丰富生活的文化含量,寄托人们的信仰、祈愿和情感,深受人们喜爱。特别在长期形成的民俗活动中,反映民俗心理的蜡染更丰富了民俗活动的内容和趣味。 蜡染制品包括了许多日常生活用品,一般可作妇女头巾、衣裙、围腰、被面、帽子、床单、门帘、窗帘、背扇、包袱布、盖帕、手帕、挎包等等之用。有些工艺水平较高,图案非常新奇精美的,也被当作艺术壁挂来装饰居室客厅及宾馆饭店。

6,国内优秀文学作品有哪些?

1,钱锺书 《围城》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并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题和象征是多层次的。 2,老舍《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3,巴金 《家》 《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春》、《秋》。最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开明书局于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单行本。《家》中讲述家族故事的模式在启蒙主义话语中非常典型,它对后来的家族小说创作起了极强的示范作用。对传统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彻底否定也成为这类小说一个持久而强大的主题,《家》中父子对立的结构模式也被或多或少地继承下来。 4,余华《活着》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活着》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与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善良的形象,在余华的笔下,人物在动物本能和人性之间的苦苦挣扎。余华加诸于叙述的那种冷酷的意志,使小说超出了常轨。 5,林海音《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城南旧事》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通过小姑娘英子童稚的眼睛,来看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文章中的人物最后都离小英子而去,表达了告别童年的悲伤和怀念的情感。 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种说不出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带领人们重温了当年那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小英子作为一个主要人物出现在文章中,当她发现大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时,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灵就愈发显得孱弱。缠绕在文章中那种无往不复的悲剧轮回也就更加令人触目和深省,这也正是该小说显得丰富厚重的关键之笔

7,文学的概念

广义的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这是文学的文化含义。 狭义的文学,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这是文学的审美含义。 文学首先必须是一个语言文本,这个文本有它的存在形态,如语音,词语,结构等。它可以口头的形式代代传承下去,也可以文字作为载体传承,也可以印刷品,网络媒体形式存在。尽管载体各异,但都离不开具体的语言这一客观事实。 文学作品,由一个又一个修辞构成,当然,文学的基础还是文字、词语和句法,但是这些结构主义喜欢的东西,本身并不能形成“作品”,对它们的支离也让我们对文学更加难以把握。 确实得承认,修辞就是一种句法。但是纯粹的句子并非文学,只有被布满篇章、形成更强大的隐喻之后,文学才宣告出生。 扩展资料 文学与新闻作品是相互有交叉的,比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既是新闻作品,又有很强的艺术性,文学性,所以文学与新闻作品是很难有明确界限的。 其次文学与历史作品也是难以明确划开界限,比如丘吉尔的演讲词,既是实用的鼓动性文章,有很有文学特色。 最后文学与哲学论著也不容易区分,比如英国的培根的《论人生》既有哲学道理也有文学意蕴,叔本华的散文集、哲学家萨特的哲学著作也很有文学意蕴,因此他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粗略概述如下:文学的语言具有独特地表现力;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象、虚构和情感特性;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8,蜡染画怎么做

染的工艺流程 蜡染制作方法,是将白布平铺于案上,置蜡于小锅中,加温溶解为汁,用蜡刀蘸蜡汁绘于布上。一般不打样,只凭构思绘画,也不用直尺和圆规,所画的中行线、直线和方圆图形,折叠起来能吻合不差;所绘花鸟虫鱼,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绘成后,投入染缸渍染,染好捞出用清水煮沸,蜡溶化后即观出白色花纹。 蜡染的材料: 绘制蜡染的织品一般都是用民间自织的白色土布,但也有采用机织白布、绵绸、府绸的。防染剂主要是黄蜡(即蜂蜡),有时也掺和白蜡使用。蜂蜡是蜜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它不溶于水,但加温后可以融化。就是利用它的这一特点作为蜡染的防腐剂。所用的染料是贵州生产的蓝靛。贵州盛产蓝草,这是一种蓼科植物,茎高约二、三尺,七月开花,八月收割。把蓝草叶放在坑里发酵便成为蓝靛。贵州乡村市集上都有以蓝靛为染料的染坊,但也有把蓝靛买回家自己用染缸浸染的。 绘制蜡花的工具不是毛笔,而是一种自制的钢刀。因为用毛笔蘸蜡容易冷却凝固,而钢制的画刀便于保温。这种钢刀是用两片或多片形状相同的薄铜片组成,一端缚在木 柄上。刀口微开而中间略空,以易于蘸蓄蜂蜡。根据绘画各种线条的需要,有不同规格 的铜刀,一般有半圆形、三角形、斧形等。 贵州民间蜡染的制作方法和工艺过程: 『1、 画蜡前的处理 』 先将自产的布用草灰漂白洗净,然后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状涂抹于布的反面,待晒干后用牛角磨平、磨光,石板即是天然的磨熨台。 『2、点蜡 』 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壳火使蜡融化,便可以用铜刀蘸蜡,作画的第一步是经营位置。有的地区是照着纸剪的花样确定大轮廓,然后画出各种图案花纹。另外一些地区则不用花样,只用指甲在白布上勾画出大轮廓,便可以得心应手地画出各种美丽的图案。 『3、染色 』 浸染的方法,是把画好的蜡片放在蓝靛染缸里,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浅蓝色。再放入浸泡数次,便得深蓝色。如果需要在同一织物上出现深浅两色的图案,便在第一次浸泡后,在浅蓝色上再点绘蜡花浸染,染成以后即现出深浅两种花纹。当蜡片放进染缸浸染时,有些"蜡封"因折叠而损裂,于是便产生天然的裂纹,一般称为"冰纹"。有时也根据需要做出"冰纹"。这种"冰纹"往往会使蜡染图案更加层次丰富,具有自然别致的风味。 『4、去蜡』 经过冲洗,然后用清水煮沸,煮去蜡质,经过漂洗后,布上就会显出兰白分明的花纹来。 蜡染的染料 既然蜡染能染出蓝底白花的花布,那么为什么从来没有人见过红底白花、黄底白花、绿底白花的民间蜡染布呢(现代染色工艺技术已经完全可以做到这一步了)?这是因为靛蓝染色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只需要在普通的冷水中就可以进行;而红花素和栀子黄素等植物染料只能在较高温度的热水中才能上染棉布,否则就很容易掉色。而在这种高温下蜂蜡已经融化,无法保持防止染色的花形,因此古代是很难做出其他颜色的蜡染花布来的。

9,蜡染画的蜡染的保养

一、由于蜡染的原料是纯棉布,因此在保养方面应注意防潮、防腐蚀,以免发霉长虫。如果买回后是用于收藏而非装饰,请定期取出凉晒。二、蜡染可以随时用水清洗,但在洗的过程中不要使用清洗剂,以免掉色;也不可用机洗,因为很多染画主要是以须边突出主效果,用机洗会将须边搅坏。洗完后的蜡染制品可以慰烫。三、蜡染制品买回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装裱。同时蜡染由于是用100%纯棉布制成,因此还是服装、被套、床单等的极佳选择。只要运用得当,一定会让您的居室或者办公室呈现另一番情趣。四、蜡染在收藏与保养过程中应放置在干净、整洁、无尘的环境中,并应有专人定期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