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操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会计实操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苏联T-72主战坦克有哪些部分?

苏联T-72主战坦克有哪些部分?

苏联T-72主战坦克的车体用钢板焊接制成,车内分为前前驾驶舱,中部战斗舱,后部动力舱3部分。驾驶椅在车体前部中央位置,驾驶员有1个位于车体顶装甲板上的舱口盖,可从车内开关舱盖。驾驶员开窗驾驶时,首先必须将火炮向一侧转动一定角度并加以固定,关窗驾驶时,昼间借助潜望镜、夜间借助红外或微光潜望镜观察。 车体前上装甲板上有1个“V”型防浪板,并装有前灯,型号为-125。驾驶员两侧的车首空间存放可防弹的燃油箱。车体前下甲板上装有推土铲,平时有防护作用。车体两侧翼子板上有燃油箱和工具箱,车体后部还可以安装两个各200L柴油的附加油桶。 炮塔系铸造结构,呈半球形,位于车体中部上方,炮塔内有车长和炮长2名乘员。车长在炮塔内右侧,炮长在左侧,他们各有1个炮塔舱口盖。车长指挥塔采取双层活动座圈结构,可相对炮塔作同步反向旋转。 战斗舱中装有转盘式自动装弹机,取消了装填手,战斗舱的布置围绕自动装弹机安排。整个战斗部分连同车体顶甲板前倾1°30′,因此加大了火炮向前时的俯角,可达-6°,而且火炮转向后方时俯角自动抬高3°,避免与后部突起部相碰。

2,中国主战坦克有几种型号

1,中国59式主战坦克 2,中国80式主战坦克 3,中国85式主战坦克 4,中国99式主战坦克 主战坦克的典型型号是中国99式主战坦克。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的主战坦克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最初的仿制发展到能够自行研制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坦克标志着我国的坦克技术已经赶上了世界潮流。 扩展资料: 坦克主炮 中国99式主战坦克采用一门50倍口径的125MM高膛压滑膛炮,该炮与90-2和88C上的125MM滑膛炮有所不同,其身管显得较长,抽气装置位于炮的中部,而后两者的则位于炮的中部靠前。 99式主战坦克装备三种弹种,分别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榴弹。发射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初速为1760米/秒,直射距离 2300米。 距离2000米时对均质装甲的穿甲厚度850毫米以上,使用特种合金穿甲弹在2000米距离对均质装甲的穿甲厚度可达960毫米以上,发射破甲弹时初速1000米/秒。125滑膛炮还装备炮射导弹具备远距攻击能力。该炮配有性能可靠的自动装弹机,火炮射速可达10发/分,该装弹机系仿自T-72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战坦克

3,苏联T-72主战坦克有哪些历史?

前苏联在1961年开始生产T-62主战坦克,以后研制了T-64主战坦克,由于T-64包含了前苏联太多的先进坦克技术,制造的单价在70年代就达到了300万美元一辆,再加上T-64坦克在很长时间内扮演的是一个技术验证的角色,决定这个坦克只能在苏联使用。 不能用于出口创汇,事实也是这样,所有的T-64车族全部在苏军精锐一线坦克部队服役,没有一辆出口。为了可以大量的装备苏军,并且降低单车成本,苏联利用T-64坦克的某些技术,经T-70试验车,发展成T-72主战坦克。 该坦克1971年投产,1973年大量装备部队,1978年将T-72G的全套生产许可转让南斯拉夫.从1979年起,还装备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及罗马尼亚等华约国部队,同时向叙利亚、利比亚、伊拉克、埃塞俄比亚、阿尔及利亚和印度等国出口。 该坦克于1977年10月第一次向法国国防部长率领的代表团公开展出,接着又在同年11月的莫斯科红场检阅中公诸于众。1982年黎巴嫩战争期间,参加战斗的T-72坦克曾被以色列的制式105毫米坦克炮发射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直升机发射的陶式反坦克导弹、155和203毫米火炮发射的改进型常规炮弹以及美制集束炸弹的反坦克子弹击毁了多辆。

4,苏联T-72主战坦克有哪几种型号?

自T-72坦克生产以来主要型号变化为:T-72坦克:该坦克系T-72的最初车型,装2A26式125毫米火炮,光学测距仪,未装侧裙板,炮长红外探照灯装在火炮左边。 T-72A坦克:该坦克车体侧面装有张开式屏蔽板,探照灯装在2A26式火炮右边。 T-7246坦克:该坦克装有2A46式125毫米火炮,探照灯装在火炮右边,其他与T-72A相同。 T-72(M)坦克:该坦克前装甲加厚,其他与T-7246相同。 T-72坦克(早期):该坦克装有激光测距仪。 T-72坦克(标准):该坦克装有橡胶侧裙板,其他与早期的T-72相同。 T-72坦克(最后):坦克装有灭火系统和12具烟幕弹发射器,其他与标准的T-72相同。 T-72M坦克:该坦克加强了前装甲,装有灭火系统和激光测距仪,未装烟幕弹发射器。 T-72M1坦克(早期):坦克有附加的前上装甲,其他与T-72M相同。 T-72M1坦克(标准):该坦克装有12具烟幕弹发射器,其他与早期的T-72M1相同。该坦克装有12具烟幕弹发射器,其他与早期的T-72M1相同。 T-72M1坦克:该坦克无灭火系统,其他与标准的T-72M1相同。 T-72M1坦克:该坦克装有8具烟幕弹发射器,其他与1984年式相同。 T-74坦克:该坦克是T-72的改进型,主要变化包括整体式侧裙板、烟幕弹发射器、动力舱上方有附加装甲板。 T-72K坦克:此系指挥型坦克,车内有多台通信设备。 PЗM-1装甲抢救修理车:此系用T-72坦克论盘发展的变型车,车体左前部装有液压绞盘,缔造盘起吊能力为12吨;25吨主绞盘的牵引拉力可以增加到980千牛;车上还装有辅助绞盘;车体前面装有液压操作的推土铲。此外,还装有拖牵设备、全套修理工具和抢救设备。 P战斗工程车:该车以T-72坦克为底盘用以代替用T-55坦克底盘制成的P战斗工程车,备有车前安装的V型或一字型推土铲,车上还有1个液压吊车,配有包括拔树根的铗子等多种吊具。 俄罗斯装备的先进主战坦克。装有1门125毫米滑.膛炮,采用了自动装填机构、复合装甲、防辐射衬层、车体侧屏蔽等,战斗全重。41吨,乘员3人,弹药基数40发。最大时速60千米。最大行程650千米,是目前重量最轻、体积最小的主战坦克。 苏联60年代研制的T-64主战坦克由于单价太高,无法完全替换数量众多的T-54/55坦克。为了保持坦克技术和数量的优势,苏联利用T-64坦克的某些先进技术,经T-70试验车,发展成T-72主战坦克,1971年开始服役。T-72坦克不但有效取代了T-54/55,更弥补了T-64和T-80之类高性能坦克数量的不足,使苏联装甲部队在整个冷战期间维持了绝对的数量优势。 1973年下塔吉尔的T-62生产线改生产T-72,1974年批量装备部队。T-72系列坦克产量在20000辆以上,捷克、波兰、印度、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也有生产。目前至少有15个国家装备了T-72系列。

5,苏联T-64主战坦克有哪几种武器?

T-64A型坦克装有1门2A26式125毫米滑膛坦克炮,炮管比较长,为单肉结构,采用横楔滑动式炮闩,炮塔中央装有圆筒形抽气装置,炮塔外部装有4段轻金属势护套。炮管寿命为:常规弹600~800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280发。 2A26式125毫米火炮通常发射3种不同类型的炮弹:一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初速为1600米/秒,最大有效射程为2100米,穿甲厚度为375~335毫米;二是尾翼稳定榴弹,弹重23千克,初速850米/秒,装药量4千克,最大直接瞄准距离为2300米,最大间接瞄准距离为9400米;三是初速为900米/秒的空心装药破甲弹。 改进后的T-64型坦克的125毫米火炮除发射普通炮弹外,还可以发射AT-8鸣禽反坦克导弹,有效射程为3000~4000米,破甲厚度为600~650毫米。 该坦克装有与T-72坦克同类型的火控系统,是安装在T-55/T-62M坦克上的简易型火控系统的改进型。该系统包括合像式光学单目测距仪、红宝石激光测距仪、模拟式弹道计算机、T2Д-2炮长瞄准潜望镜、T2H-1-49-23炮长夜间瞄准望远镜、车长昼夜合一观察潜望镜、TKH-3观察镜及红外探照灯、火炮/炮塔控制放大器、手动/机动火炮俯仰驱动机构、炮耳轴倾斜传感器、瞄准点注入装置以及射击控制面板等。 作为激光测距仪的辅助设备的光学测距仪与主要武器联动。瞄准镜由车长操纵,内有测距刻度线、校准测距仪和炮膛轴线用的调整装置及刻度照明装置。 激光测距仪的使用使T-64坦克的首发命中率提高到80%以上。双向陀螺稳定装置的使用使该坦克在行进间的射角可以不受车体俯仰及横向摆动的影响。 该坦克的红外探照灯装在火炮左侧,T-72坦克则装在右侧,红外大灯的夜间最大作用距离为800米。 该坦克的辅助武器包括1挺安装在火炮右侧的2KT式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装在车长指挥塔外的新型HCBT式12.7毫米高射机枪,炮塔左边还装有2个或3个12.7毫米高射机枪弹匣。 并列机枪由弹带自动供弹,射速为650发/分钟,有效射程为1000米,枪弹共2000发,分装在8个弹匣内,每个弹匣装250发弹。 高射机枪可360°射击,主要对付空中目标,也可以对付地面目标,用弹链自动供弹,由车长操作。该机枪为风冷式,有效射程1000米,初速860米/秒,共300发子弹,分装在5个弹匣弹链上,每个弹链60发弹。 该坦克的自动装弹机与T-72坦克的自动装弹机结构不同,弹丸和药筒一起放在培训弹槽中,再一起装进炮膛。射速为6~8发/分钟。这种装填机构较T-72的复杂,容易出现故障和损坏。后来改为分装式弹药,弹丸与装药分别放在上下两层圆盘上,但弹丸仍垂直放置。

6,T-72主战坦克的普及资料

T-72主战坦克是苏联在1967年开始研制的主战坦克,除了大量服役于红军之外也外销和授权华沙公约盟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生产,总产量达2万辆。于1977年11月苏联纪念十月革命60周年的红场阅兵式上首次亮相。由原本设计目的是用于大规模快速突击,由于受制于使用国的经济和军队训练水平。所以数次表现不佳。在2008年的格鲁吉亚冲突中受过系统训练的俄罗斯军队仅用俄第52军(俄第52军主要装备T72B)就完全压制格鲁吉亚的T-72B和各种陆军装备。叙利亚陆军的T72AV坦克在面对自由军和极端组织的RPG-7反坦克火箭筒和其他反坦克武器时表现出色。(在网上搜索有实战视频,并非不堪一击。)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的T72曾取得4个对于美国的M1A1艾布拉姆斯坦克的战绩。由于年代关系导致大多装备国都是早期的M型或者M1型(而且是质量、性能差劲的猴版)所以给了许多人T-72系列主战坦克不堪一击的感觉。

7,苏联T-72主战坦克有哪些特点?

“172M工程”的底盘设计基本上源于“167工程”,但修改措施也不少车首上装甲的倾角、驾驶员中置和双侧传动变速箱就是吸收自T一64。 火控系统是在T-64A主战坦克的火控系统基础上发展而来,动力舱布局也不同于“167工程”。“172M工程”的发动机采用B-45的增大马力改进型B一46。行走装置大部分与“167工程”相同,每侧6个人直径负重轮和3个托带轮。不过扭杆和液压减震器更换成新的型号。 这是因为“172M工程”的战斗全重比“167工程”重了5吨。火力方面,上世纪60年代初苏联获得M一60A1主战坦克后,通过实车检测,苏军发现115毫米坦克炮无法跟西方的L一7(105毫米)系列坦克炮抗衡。在这之后,苏联就决定研制125毫米坦克炮以与西方坦克抗衡,并将该口径定为制式口径。 所以,作为新型号的“172工程”和“172M工程”是必须装备新的大口径炮的,这并不是继承T一64主战坦克的设计。事实上T一64也是直到T一64A才装备125毫米炮,之前苏联装备的T一62和T-64坦克装备的仍是115毫米炮。 另外,“172M工程”的炮塔是全新设计的流线卵形炮塔,在纵向剖面上虽然跟T-64A很象,但实际外形跟T一64主战坦克和“172工程”带菱角的炮塔是不一样的。从正面或上方观察很容易通过炮塔区分出两者。 由此可见,所谓外界风传的T一72主战坦克是T一64主战坦克简化型的说法其实并不正确。不过卡尔采夫确实采用了很多简化设计来降低坦克的生产成本和难度。 例如:火控系统采用的是机械弹道计算机。虽然与T一64的机电模拟弹道计算机相比功能单一且性能相对落后,但成本低廉。炮塔装甲采用钢钢复合结构,两层装甲板之间填充的是石英沙粒。结构上比T一64A主战坦克炮塔正面的复合装甲简单。 同样,车首装甲的结构和成分也比T一64A简单。当整个研制工作进入尾声的时候,卡尔采夫从总设计师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享受他幸福的退休生活去了。副总设计师韦涅季托夫继任并接手整个项目。 “172M工程”样车被制造出来之后,各方面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测试,其中许多测试是十分严酷的。“172M工程”经受住了各种考验,表现出较好的可靠性,并用实际表现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后来在装甲兵总局的安排下,“172M工程”又跟T一64A主战坦克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在可靠性上T一64A虽然有大幅度提高,但依然不如“172M工程”。 虽然“172MT工程”的总体性能逊色于T一64A,但是其各项设计比T一64A坦克要成熟可靠,结构也相对简单,这样的结果是“172MT工程”比T一64A更加容易生产。 装甲兵总局也因此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是选择性能还是选择可靠性。最后的折衷方案是同时列装两种坦克。“172M工程”由此被获准定型并投入批量生产,军方编号T一72。一代名车T一72主战坦克就此诞牛。

8,T-72主战坦克性能好吗?

任何事物都不能单纯地说好与不好,公允地说,T-72放在他出现的时代和定位上是合格的。
苏军对T-72的定位是消耗品,更多地考虑了成本,相对高端的T-64和T-80当然要差一些。而且T-72批量装备的时候M1还没造出原型车。早期M1是105毫米线膛炮,也没有贫铀装甲。面对T-72的125毫米滑膛炮很难说有什么优势。至于漫天飞炮塔,主要还是灭火抑爆系统太次,尤其是出口的猴版。其实M1传说中无比”安全“的尾舱装弹其实是为了平衡笨重的非约束装甲,殉爆了倒是不会飞,只是炸得四分五裂而已。
你非要拿海湾战争升级版M1A1打得猴版T-72满地找牙来证明T-72不好我也没话说,二者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东西。
总之T-72是一辆合格的坦克,只是缩水的版本被废柴的使用者拿来对抗下一个时代的敌人又被别有用心的西方媒体大肆宣传而坏了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