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操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会计实操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阿特拉希是怎样使杰贝尔·德鲁兹王国独立的?

阿特拉希是怎样使杰贝尔·德鲁兹王国独立的?

在法国殖民者的控制下,阿特拉希名义上是德鲁兹王国的社主,但实际上却成了法国殖民者的傀儡。1922年,法国殖民者趁阿特拉希外出的时候,竟然不顾叙利亚的习俗闯进国王住地,并逮捕了阿特拉希的朋友——另一位德鲁兹族领袖——阿丹·汗佳。法国当局指控他以图谋危害法军司令的莫须有的罪名判处他死刑并立即执行。阿特拉希闻讯后提出严正抗议,然而法国殖民者却无动于衷。这就是叙利亚历史上有名的“阿丹·汗佳事件”。 也就是这一事件激怒了阿特拉希,他于1922年7月领导德鲁兹山区人民举起义旗,以反抗法国统治。虽然这次起义很快就被法军镇压下去,但法国殖民者慑于阿特拉希在德鲁兹族中的威望,不敢随意杀害他。只是从此以后对他的防范监视更加严密了。 1924年初,叙利亚成立了民族主义政党人民党。这个党组织是支持德鲁兹教派的,同时该党还与阿特拉希达成协议,共同起来斗争以争取叙利亚的独立。 1925年6月,阿特拉希以叙利亚全国起义部队总司令的身份率部打回德鲁兹山,准备收复家园。同年7月,起义军占领了德鲁兹首府苏韦达。此时,法国当局派出4000名讨伐军镇压起义。然而,起义军还是于8月2日大败敌军,取得胜利。 1925年8月,起义军乘胜向大马士革挺进,准备与该市民族主义政党里应外合攻下这座中心城市时,由于未能很好配合,斗争没能取得胜利。 1925年9月末至10月初,法军对德鲁兹山区进行两次进攻。都以失败而告终。就在此时,大马士革市内又爆发了反对法国统治的总罢工。1925年10月18日,阿特拉希乘胜第2次率军攻打人马上革。起义军在市内群众全力配合下,很快就控制了大马士革市的绝大部分地区,阿特拉希在自己实际管辖地内,建立了民族自治机构,行使地方政权的职权。各地区也建立了隶属于临时的革命政府的民族自治机构。

2,德鲁兹为什么被称为傀儡王国君主?

阿特拉希,1886年出生于叙利亚德鲁兹山区的卡里亚村,小时进私塾念书。善于骑术,自幼受到本族尚武精神的熏陶。 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斯曼帝国逐渐走向衰落,阿卜杜·米德苏丹的统治更加暴虐。为了摆脱奥斯曼统治,叙利亚人民爆发了多次武装起义。 1904年,18岁的阿特拉希就跟随父亲加入了起义队伍,并坚持了多年斗争。由于当时奥曼帝国还具备一定的军事力量,而且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军终被包围德鲁兹山的土耳其军队打败。1910年阿特拉希的父亲和其他参加起义的部族领袖,被土耳其人捕获,并被押解到大马士革,处以绞刑。而阿特拉希本人则被编入土耳其军队,遣往罗马尼亚前线服役。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统治叙利亚的土耳其将领企图遏制阿拉伯民族运动的发展,采取了恐怖手段。1916年6月16日,汉志的谢里夫侯赛因在麦加发动了阿拉伯民族革命,呼吁叙利亚和其他阿拉伯地区人民起来为争取独立而斗争。此时的阿特拉希也脱离土耳其部队返回家乡,于是他迅速组建了一支队伍响应革命。 德鲁兹山区是汉志和大马士革之间的军事要冲,阿特拉希率部先切断这条重要的交通线。然后,他随费萨尔部队北上追击土耳其占领军,直把他们逐出国境,从而奥斯曼在叙利亚的暴虐统治宣告结束。从这以后,阿特拉希成了德鲁兹族公认的领袖。 一战后,法国根据1916年英法两国为瓜分阿拉伯世界而缔结的萨克斯皮何协定,取得了对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委任统治权。法国采取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把叙利亚分割成几个部分,组成联邦,德鲁兹山区则被划为联邦中的独立部分,即杰贝尔·德鲁兹王国。由阿特拉希任王国的君主,法国派官员直接参政。

3,德鲁兹派的派别名人

法赫鲁丁二世 统治黎巴嫩的埃米尔(1590~1635)。他生于贝鲁特南部的巴克林,出身于曼家族。属于伊斯兰教德鲁兹派,但赢得基督教马龙派的支持。他使用各种手段,建立了一个大黎巴嫩,使之脱离土耳其而独立,把辖区向北扩张到特里波利,向南延伸到萨法德、太巴列和拿撒勒。1608年,法赫鲁丁二世与意大利托斯卡纳的美第奇大公斐迪南一世签订一个对抗奥斯曼帝国的条约。土耳其政府从大马士革派出一支讨伐队,并封锁黎巴嫩海岸。1613年法赫鲁丁二世从西顿逃往意大利的佛罗伦萨避难。1618年他与土耳其政府妥协,返回黎巴嫩复位,定都于代尔·卡马尔。1622年土耳其政府为了笼络他,赐给他阿吉伦和纳布卢斯区,并于1624年授给他“阿拉伯斯坦的君主”的头衔。而他本人却自称“山国黎巴嫩、西顿和加利利的埃米尔”。法赫鲁丁二世致力振兴黎巴嫩,从意大利招聘水利工程师和农业专家到黎巴嫩工作;奖励种植桑麻和橄榄树,扶持丝绸生产;修筑道路,建设桥梁,发展对外贸易。在他的经营下,贝鲁特成为国内外商品荟萃的主要港口。法赫鲁丁二世对基督教采取宽容政策。他的独立倾向及其宗教政策,触怒了土耳其政府。1633年土耳其进攻黎巴嫩,法赫鲁丁二世的儿子阿里战死。1635年他自己被俘,被押送到伊斯坦布尔绞死。

4,以色列可以接收德鲁兹派穆斯林,为何却不能接收巴勒斯坦人呢?

以色列可以接受德鲁兹派的穆斯林,而没有接受巴勒斯坦人的原因,是因为首先是为了他们国家的安全,第2个是考虑到当时他们内部的伊斯兰教的掌权性,所以说在当时的话以色列可以接受德鲁兹派的穆斯林人而不能接受巴勒斯坦。 因为穆斯林人虽然和伊斯兰教的人是敌对的状态,但是德鲁兹派的穆斯林其实是属于当时伊斯兰教的少数的教派。在古代的时候他们是互相有仇恨的,但是中国有一句古话说的好,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在他们的利益处于共同体的时候他们就是朋友,因此德鲁兹派人非常的讨厌其他的穆斯林人,所以他们就会和以色列他的穆斯林派的人处于一条心,就不会有二心会对伊斯兰教有安全隐患的问题。所以说以色列会接受德鲁兹派的穆斯林人,主要是因为这一些人他们是可控制的,但是相对比起巴勒斯坦穆斯林人如果收了他,其实就相当于是在引狼入室就会给自己国家带来的威胁,这也是以色列为什么可以接受德鲁兹派的穆斯林人,而不能接受巴勒斯坦的穆斯林人的原因。 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伊斯兰教他们要在以色列掌握绝对的政权,那么他们的宗教人口数量必须要多于穆斯林人,不然的话会被其他宗教人数以人数的压制,而德鲁兹派的穆斯林人,他们大概也就200万人对比起以色列的600万的犹太人来说,犹太人他们是占绝对优势的,所以说这是以色列的犹太人他们愿意接受穆斯林的原因之二。 而当时以色列建立以色列国家的主要目的就是寻找一个犹太人的乐土,所以说犹太人他们是绝对不会让穆斯林人去掌握以色列他的候选权利人,因此在人口的压制上以色列他们的犹太人会占据更大的优势,而如果说以色列接收了巴勒斯坦的穆斯林的那么对于他们的政权就有很大的危险,因此这一次为什么以色列不愿意接收巴勒斯坦的穆斯林人的重要原因。

5,阿特拉希如何成为了叙利亚傀儡王国的君主?

阿特拉希,1886年出生于叙利亚德鲁兹山区的卡里亚村,小时进私塾念书。善于骑术,自幼受到本族尚武精神的熏陶。 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斯曼帝国逐渐走向衰落,阿卜杜·米德苏丹的统治更加暴虐。为了摆脱奥斯曼统治,叙利亚人民爆发了多次武装起义。 1904年,18岁的阿特拉希就跟随父亲加入了起义队伍,并坚持了多年斗争。由于当时奥曼帝国还具备一定的军事力量,而且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军终被包围德鲁兹山的土耳其军队打败。1910年阿特拉希的父亲和其他参加起义的部族领袖,被土耳其人捕获,并被押解到大马士革,处以绞刑。而阿特拉希本人则被编入土耳其军队,遣往罗马尼亚前线服役。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统治叙利亚的土耳其将领企图遏制阿拉伯民族运动的发展,采取了恐怖手段。1916年6月16日,汉志的谢里夫侯赛因在麦加发动了阿拉伯民族革命,呼吁叙利亚和其他阿拉伯地区人民起来为争取独立而斗争。此时的阿特拉希也脱离土耳其部队返回家乡,于是他迅速组建了一支队伍响应革命。 德鲁兹山区是汉志和大马士革之间的军事要冲,阿特拉希率部先切断这条重要的交通线。然后,他随费萨尔部队北上追击土耳其占领军,直把他们逐出国境,从而奥斯曼在叙利亚的暴虐统治宣告结束。从这以后,阿特拉希成了德鲁兹族公认的领袖。 一战后,法国根据1916年英法两国为瓜分阿拉伯世界而缔结的萨克斯皮何协定,取得了对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委任统治权。法国采取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把叙利亚分割成几个部分,组成联邦,德鲁兹山区则被划为联邦中的独立部分,即杰贝尔·德鲁兹王国。由阿特拉希任王国的君主,法国派官员直接参政。

6,杰贝尔·德鲁兹王国是怎样成立的?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统治叙利亚的土耳其将领企图遏制阿拉伯民族运动的发展,采取了恐怖手段。1916年6月16日,汉志的谢里夫侯赛因在麦加发动了阿拉伯民族革命,呼吁叙利亚和其他阿拉伯地区人民起来为争取独立而斗争。此时的阿特拉希也脱离土耳其部队返回家乡,于是他迅速组建了一支队伍响应革命。 德鲁兹山区是汉志和大马士革之间的军事要冲,阿特拉希率部先切断这条重要的交通线。然后,他随费萨尔部队北上追击土耳其占领军,直把他们逐出国境,从而奥斯曼在叙利亚的暴虐统治宣告结束。从这以后,阿特拉希成了德鲁兹族公认的领袖。 一战后,法国根据1916年英法两国为瓜分阿拉伯世界而缔结的萨克斯皮何协定,取得了对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委任统治权。法国采取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把叙利亚分割成几个部分,组成联邦,德鲁兹山区则被划为联邦中的独立部分,即杰贝尔·德鲁兹王国。由阿特拉希任王国的君主,法国派官员直接参政。

7,中国有哪一个少数名族是阿拉伯人的后裔?

在距今4800年前左右,黄帝跟炎帝部族一同联合起来对抗蚩尤,涿鹿之战的胜利,不仅奠定黄帝和炎帝在中原的地位,也成了野蛮时代过度进入文明时代标志,《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黄帝和炎帝胜利之后,后代也是在中原繁衍生息,中国人也是将自己称为“炎黄子孙”,或者汉人,但中国在古代王朝的发展当中,各大民族开始融合,一个一个的少数民族也就诞生,不过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是在中国土地上由群体汇集而成,而有一个民族,确实来自阿拉伯。 这个少数民族就是回族,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较多的一个民族,人口达到一千多万,回族通用语言为汉语,但回族也保留了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生活在内地的回民,基本已经汉化,但边疆地区的回民,依旧保持着一些阿拉伯的传统。 在《太平广记》当中记载,回族是在隋唐时期进入中原,当时的回民,大多都是胡人、藩客、胡裔自称,其实大多数都是中亚和波斯人群,这些人将中原居住的地方称为“藩坊”,他们通过丝绸之路从事商业活动。 这些中亚人群由于受不了东方的寒冷,每到冬天,他们都会返回,在回民当中也有“回访”一称,《四夷馆考》当中也写到:“回回在西域,地与天方国邻”,“回回”一次在元代开始流行起来,大多数指的外来人口。 而回族汇聚成部落,大概是在明朝时期,明万历四十一年的北京牛街礼拜寺“敕赐礼拜寺记”碑中,回族自称为“回回”,这也是目前关于回族最早的记录,而回族这个称谓,目前能够考证的是清乾隆时期。 乾隆《重修肃州新志》写道:哈密夷人于故明时徙居肃州卫东关乡居住者三族。曰维吾儿族,其人与汉俗微同;曰哈喇布族,其人与夷同;曰白面回回,则回族也,乾隆也正式定下了回族这个称呼。 在回民相对聚集的地方,还建有清真寺,他们是穆斯林教徒,每年的12月10日,是伊斯兰教的宰牲节,回民也会按照传统过“古尔邦节”,古尔邦在阿拉伯语当中,有牺牲。献身的意思。 虽说回民保持着汉人的一些传统,但最著名的特点还是穆斯林的服饰,男子的小白帽子,女子的也会有各种花色的头巾,这个风俗从隋唐时期,也开始流传下来,虽然社会在发展,但他们依旧保持着伊斯兰的传统。

8,斯拉夫民族和成吉思汗后代的关系?

这个叫“洛阳神龟”的在扯淡,别信这些。
蒙古强盛的时候,中亚、东欧绝大多数领土都被成吉思汗的子孙统治着,当然也包括俄罗斯,蒙古人对俄罗斯殖民统治了200多年,但蒙古人人数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俄罗斯人都同化,所以说俄罗斯只有少部分带有蒙古人的血统。值得敬佩的是,俄罗斯被蒙古人统治200年的历史从不出现在他们自己的历史里,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而不像某些国家,把被统治的历史始终当成自己国民创造的历史,厚颜无耻地加以宣扬。

至于俄罗斯境内的那个蒙古共和国,它并不是成吉思汗时代过去的蒙古人的后裔,他们是最初游牧在中国新疆的卫拉特蒙古,后因与新疆境内准葛尔部落蒙古(即葛尔丹的亲戚们)不和,为躲避战乱游牧到了伏尔加河流域,即现在的俄罗斯境内。这部分蒙古人在那边生活了200年左右,又因不堪忍受沙皇的残暴统治,其中一部分在1771年迁回新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所谓的“土尔扈特东归”。想必楼主应该知道这段历史。另一部分蒙古人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和大部队一起回到新疆故土,就留在俄罗斯发展了,沙皇时期饱受战争摧残、斯大林时期忍受赶到西伯利亚的痛苦,艰难的存活了下来,最后成立了俄罗斯的一个联邦共和国,名叫卡尔梅克共和国。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人是土尔扈特人的后代,跟成吉思汗时代统治欧洲的那部分蒙古人的后代有一定的区别。

总之,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发生民族融合现象,所以单单说俄罗斯人具有蒙古人的血统是不科学的,只能说蒙古人的血统对俄罗斯人的血统产生过影响。

9,成吉思汗为什么那么多后代?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是这样的:泰勒.史密斯是著名的人类遗传学专家。2003年,他曾经做过一项引起争议的“成吉思汗基因测试”研究。根据他的研究,现在大约有1600万人是成吉思汗的后代。
  其实我们通过简单的计算,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很无聊的结论。
  成吉思汗生活在12世纪,现在是21世纪,相距900年,以20年为一代,有45代了。以古代的高出生率,保守计算,他每个子孙平均有两个后代。假设他有两个子女,他的每个子女也生两个,就有孙子女4人,4个孙子女生出8个曾孙,以此类推,......,这样计算,成吉思汗应该有2^45个后代了,大约35万亿。这个数字远远超过现有人口总和,这里面有什么问题呢?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随着时间的进行,他的后代越来越多,后代之间相互通婚的增多。
  同样地,12世纪的每个人都有这么多后代。
  反过来,我们可以推断现代人有多少个祖先。每个人都有父母(第一代2人),父母又有各自的父母(第二代4人),第三代祖先8人,......,第45代祖先就有35万亿人。这也远远超过当时的人口总和了,原因是人类的双亲树也不是严格的树,分支之间也有融合,即:祖先中有相同血缘的人结合。
  因此,人类基因是处于不断融合中,可以说,每两个当代人都有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