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赛里木湖为什么被称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

赛里木湖,因是大西洋暖湿气流最后能够到达的地方,所以被称作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古称“净海"。赛里木湖位于北天山山脉西段,准噶尔盆地西南端,地处西风的迎风坡,有来自大西洋的充足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充沛降水,造就了这个淡水湖。而大西洋暖流想要进一步向内陆阔展的时候被高大的山脉阻挡,越不过去了。终结。 湖面海拔2073m,湖泊面积458k㎡,最大水深92m,平均水深46.4m,储水量约2.1×1010m³。湖区四周群山环绕,并有冰川存在,构成封闭的高山盆地水系。湖面年平均降水量约450mm,多集中在4~8月。地方也超级美,赛里木湖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湖泊,位于新疆博尔塔拉州博乐市境内北北天山山脉之中,紧邻伊犁霍城县,拥有环湖风光环湖风光游览区域、草原游牧风情区域、生态景观保育区、天鹅及其它珍稀鸟类栖息地保护区、旅游综合服务区、原生态环境保持区六个功能区。
2,赛里木湖为什么被称为是“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
因为塞里木湖位于天山北坡紧邻伊犁河谷地带,地处西风的迎风坡,有来自大西洋的充足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充沛降水,造就了这个淡水湖。由于新疆深居内陆,受地形的重重阻挡,太平洋的水汽难以到达。 新疆的降水主要来自于大西洋。但即使是大西洋的暖湿气流,抵达新疆的伊犁河谷一带也是强弩之末。这里是大西洋水汽最后能输送到的地方,因此赛里木湖被诗意的称为“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 赛里木湖位于新疆博乐市境内天山西段的高山盆地中,蒙语称“赛里木卓尔”,意为“山脊梁上的湖”。赛里木湖又称“三台海子”,因清代在湖的东岸设有鄂勒著依图博木军台(即三台)而得名。赛里木湖风景区是以塞里木湖为中心,包括湖周围风光旖旎的山地森林和湖滨草原,组成一个湖泊型风景名胜区。 湖泊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30公里,面积454平方公里,最大水深86米,湖略呈卵圆形,湖南海拔2073米,蓄水量210亿平方米是新疆最大的高山湖泊;赛里木湖水面坦荡,碧绿清澈,四周群山巍峨,幽林绣草。湖面黄鸭群集,水鸟啾鸣,天鹅掠水,鱼翔浅底,充满盎然生机,四周漫山遍野层层叠叠的松柏苍翠墨绿,湖滨碧草繁花,毡房星点,马嘶羊咩,风景如诗如画。
3,赛里木湖为什么被称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
因为赛里木湖是大西洋的暖湿气流最后眷顾的地方,所以被称作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赛里木湖古籍亦称天池,亦称“西方净海”,蒙古语称“赛里木淖尔”,意为“山脊梁上的湖”,突厥语中“赛里木”意为“平安”之意。 赛里木湖位于新疆博州境内,其湖面海拔2073米,东西长约30公里,南北宽约25公里,周长90公里,水域面积455~460平方公里,呈椭圆形,最大水深92米,蓄水总量210亿立方米,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冷水湖。湖水除周围一些小河注入外,主要靠地下水补给。由于所处位置较高,蒸发量较大,湖水矿化度为3克/升左右,略带咸味,属微咸湖。 扩展资料 形成演变: 综合现有研究资料可将赛里木湖区构造演化归纳为三个阶段: (1)、前震旦纪众多古老地块的拼合过程。至震旦纪主体开始形成统一的克拉通地块,普遍接受了以震旦纪冰碛岩和寒武纪初含磷岩系为代表的统一盖层沉积。 (2)、早、中古生代新疆板块的裂解和再拼合演化过程。从寒武纪中期开始裂解,到最后于晚石炭世末期,全部完成了复杂多样的大陆板块的扩张分离、俯冲碰撞的拼合历史,最终形成了新疆现今的基本大地构造格架,结束了早、中古生代多板块和陆地的分离拼合构造演化阶段,而进入同一的板内,即陆内的大地构造演化阶段。 (3)、晚古生代至今的新疆陆内构造演化阶段。石炭纪之末,二叠纪之初,现今欧亚板块的雏形已经形成,新疆已成为这一全球性巨型板块的组成部分,但在它的南侧,还面临着先后古特提斯洋的封闭,新特提斯的打开与最终关闭和青藏高原的形成两期最终促成了构造陷落湖——赛里木湖。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新疆赛里木湖 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赛里木湖